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陈若琳儿时体弱多病 想学体操却被跳水教练看中

2012年8月10日 03:16

来源:搜狐体育 选稿:奚亮

  东方网8月10日消息:多年前,如果唐诗夫妇没有听从高峰教练的话,世界上就多了一名体操的蹩脚选手,少了一位跳水奥运冠军,她就是陈若琳。

    >>>点击进入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

  体弱多病练体育

  与很多的传奇故事一样,1992年出生的陈若琳小时候也是体弱多病,爷爷唐诗和奶奶陈桂英对此最有发言权:“那个时候,如果一个月没有一两次输水的话,算是非常幸运的了。”同时,自己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国外,因此老唐就和老伴商量,将孩子送去练习体育,增强体质。

  于是,老唐就让自己的女婿带着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陈若琳,去南通市业余体校拜师学艺。在体校门口,唐诗的女婿碰到了自己的熟人——体校跳水队教练高峰。一番了解后,高峰便喜欢上了这个眉清目秀、四肢修长、很有灵气的小姑娘。“既然是增强体质,不一定非要练体操,练跳水是一样的。”也就是这个理由,改变了陈若琳的一生,那一年,她才4岁。

  当初强烈反对的奶奶陈桂英见状,立刻成为了陈若琳练跳水的有力支持者,因为在她看来:“练体操太辛苦,舍不得让孩子去。”其实陈桂英后来才知道,孩子练习跳水所付出的努力,比她当时看到的体操队员不知高出多少倍。

  第一枚金牌的不易

  事实证明,陈若琳天生属于那一波碧池。当她开始学习新动作的时候,总是队里学得最快、完成得最好的那一名。此时,高峰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只是当时他还不愿意轻易地表露出来。

  从南通市少儿业余体校,到江苏省少儿业余体校,再到江苏省体工队,再到国家跳水队,陈若琳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在这5年中,唐诗夫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99年的那次常州江苏省少儿跳水比赛。之所以印象深刻,不光因为在这场比赛中,陈若琳获得了人生第一枚金牌,还因为那次为了参赛坎坷的经历。

  由于是南通少儿体校的重点队员,因此陈若琳身上肩负着为家乡队在那次比赛中获得冠军的重任,赛前的加练也是再平常不过。谁也没想到,陈若琳会和队友撞上,导致右肘关节脱臼。当时,距离比赛开战已经不足一个月。

  “本来是想去锻炼身体,结果手倒被摔断了。”爷爷唐诗得知后,颇为不满,甚至有了让宝贝孙女放弃的念头。高峰教练的话再次起了关键的作用:“还可以争取,请相信我。”

  怎么争取?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陈若琳不仅无望参赛,伤愈后右臂有可能无法充分伸直。非常时期就必须采取非常规办法,高峰在征得陈若琳同意后,用最原始的方法强行将她的手臂拉直。

  第一次参赛,陈若琳得到了第五名。接下来,陈若琳总能在国内各式各样的跳水比赛中登上领奖台,如此出色的表现开始引起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的注意。

  最小的国家队选手

  陈桂英永远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下午发生的事情。2004年,由于在成都跳水比赛中表现出色,陈若琳得到了一个长达一个星期的假期,陈桂英就把孙女接了回来。

  刚回到南通后,陈桂英就接到了来自省队跳水王领队的电话。“他当时连我叫什么都不知道,只叫我们爷爷奶奶。他当时说,你今天把小孩全部整理好,明天来南京,晚上的火车去北京。”陈桂英回忆起那一幕,历历在目。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唐诗一家人都兴奋不已,唯独陈若琳非常沉得住气,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变化。爷爷如此评价自己的孙女:“你看不出她的情绪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不过我们家里人能知道。如果她不高兴,电话打爆了她也不知道,如果高兴,她就会经常打回家来。”打回家电话的次数,通常成为了唐诗夫妇判断孙女在外训练情况的一把尺子。不过,唐诗也透露,随着陈若琳的逐渐懂事,现在他们已经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每周六晚上由陈若琳打电话回家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