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刘翔:一个影子武士的悲剧 大众眼中的两极刘翔

2012年8月9日 08:17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选稿:吴逸敏

  图为:在刘翔伤退之后,百人以上的记者现场围追堵截刘翔的体能教练,但遭到拒绝 (搜狐摄影/李琳琳)

  因为摔倒,刘翔预赛无成绩,他的2012年奥运会之旅就此结束,这极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对于一位21岁时奥运夺冠,25岁时奥运退赛,29岁时奥运预赛摔倒的运动员来说,他的确是一个传奇,但更是一个悲剧。

    >>>点击进入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

  单脚跳到终点,迎接第二次失败

  2008年奥运会之后,刘翔已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翔并不认为退赛事件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他只是一次次地表白,他将如何去赢回荣誉,会在2009年世锦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打败2008年奥运会110米栏金牌得主罗伯斯。

  从2009年上海黄金赛复出夺得亚军,到2011年6月尤金站再次得到银牌,刘翔的信心开始恢复,而真正让刘翔爆发并让无数中国人对他重燃信心的,是他在2012年5月、6月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与尤金站的表现,他跑入了12秒9,重新排名世界第一。

  面对这一极好的现象,很多中国人认为,刘翔只应该为伦敦奥运会的金牌而战。但7月中旬,再次传出刘翔右腿跟腱旧伤复发的消息,国人对此似乎已经麻木了,原本对刘翔的憧憬已经渐渐消失,他们甚至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刘翔再次退赛。

  8月6日,央视记者表示,刘翔将会打着封闭参加8月7日的110米栏预赛,但记者又表示,刘翔身体状态非常不错。如此模糊的态度可能掺杂了记者的私人感情,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刘翔能够像2004年奥运会那样,向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再一次发起冲击。

  当我们重温8月7日这一幕时,我们会突然发现,他的跟腱伤真的非常严重,强行参赛可能会导致其右脚出现终身问题,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翔强行参赛了。

  刘翔最终失败了。若从他当天的表现来看,他现在的右脚伤势比2008年时还严重,四年前他选择了退出,四年后,他做了一个反转的选择,参赛。

  在这个反转的伦敦,刘翔收获的却是与四年前完全相同的命运,退出、离开。

  网络和大众眼中的两极刘翔

  网络上,关于刘翔的评论分为两极,一极在鼓励刘翔,认为他已做到了最好,另外一极在抨击刘翔,甚至还有人在网络上这样说道,“这是我早就猜到的结果,前三栏,刘翔肯定摔倒,这种方式离开比退赛要好看些。”

  从来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引起中国人这样的讨论。在中国体育界中,不论是孙杨、易建联乃至姚明,都无法达到刘翔的真正影响力,这要得益于田径的影响力。作为亚洲人,刘翔在欧美选手以往垄断的110米栏项目中夺得金牌,被视为用个人表现打破了原有的“人身体条件运动定律”(欧美选手比亚洲选手更适合田径项目)。在过去的8年间,刘翔毫无疑问的是亚洲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亿中国人把各自的情绪加在刘翔身上,这些情绪包括骄傲、自豪、自尊、热爱、愤怒、痛苦。此时的刘翔已经成为国人情绪的寄托物和宣泄物。从某种角度上说,他甚至已经超越了举国体制或金牌论,成为国人需要的一种心理支持和心理慰藉,他在2004年的成功是一出励志剧,2008年的退赛,励志剧变成了荒诞剧。而在伦敦奥运会上,他无法再度选择退赛,因为若不能参赛,那他会给中国体育造成懦弱和退缩的形象。于是,悲剧发生了。

  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延续了四年的悲剧,从2008年至2012年,一个英雄人物向悲剧人物的彻底蜕变过程。

  乌托邦的战士

  黑泽明通过电影《影子武士》告诉我们,一个人想活在别人想象的世界里,有多么的痛苦和悲伤。刘翔,恰恰就是一个活在别人想象里的人,他是由别人的想象构造出的一个英雄。那些爱刘翔的人都认为,他在2004年创造出的成绩,是他体育生涯的开始,他一定可以战胜自己的脚伤,重新获得成功,即使有些人知道刘翔的伤势已使他无法参赛,他们还会要求他参赛,因为他们相信刘翔一定能够像个英雄一样完成比赛,刘翔其实只是一个乌托邦的战士,由别人的思想和想象打造出来的战士。

  刘翔伤退时,央视记者落泪时毫无逻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推断,她亦相信刘翔可以创造奇迹,正是有更多如她这般的人的推动,才会有今天的刘翔:一个在伤病缠身的情况下必须参赛的刘翔,一个在年少成名后、只能依靠记忆去追味荣誉的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