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点评:赛场内外,需要打破的不仅是运动成绩
2012年8月9日 0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选稿:郑大伟
泳坛新星叶诗文已经载誉回国。人们对她的瞩目,不仅在于她对运动成绩的突破——400米混合泳打破世界纪录,200米混合泳打破奥运纪录,更令人称道的,是她以经得起检验的表现击穿一些西方媒体的偏见。
泳池里的她,带给人们的是欢乐与激情,而她在赛场内外所经历的质疑和诘难,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打破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许比打破世界纪录更加艰难。
偏见像是乌云压顶,但总会露出一丝曙光。顶尖学术刊物《自然》已于6日郑重道歉,他们曾经坚称叶诗文的泳速不应快于男选手,此举曾给自诩“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形象打了个问号。
被视为“保守”的沙特阿拉伯勇于打破条规,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派出了女性运动员参赛。正值芳龄的柔道选手沙卡尼勇敢地掀起面纱,眼神略显慌乱却义无反顾。赛场上短短82秒,她在意料之中落败,却敢言自己“开启了一个时代。”
如果说沙特女子渐受开放思潮影响,那么阿富汗女选手塔米娜作为代表团里唯一的女性,是为冲破束缚而来。在塔米娜的家乡,至今仍有一群反对她训练的“教条者”,预备继续用谩骂和殴打迫使其“循规蹈矩”。但几乎生活在自杀炸弹袭击威胁里的她,一路跑到伦敦奥运的100米预赛,尽管属于她的赛道时间不足15秒,她却相信自己“为下一代的女孩打开了一扇门”。
奥运赛场内不断被打破的纪录令人振奋,因为代表着人类“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而在赛场外,也总有一群敢与传统惯性相搏的人们,在用行动诠释:奥运赛场需要打破的除了成绩,还有更多。人类曾用一些“傲慢与偏见”画地为牢,40年前的“慕尼黑惨案”,更曾酿出奥运史上的“黑色九月”。
告慰的方式,不是退缩,而是以一场奥林匹克赛事为契机,孕育出宝贵的“理智与情感”。比如曾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牵手”的朝鲜与韩国,再如曾在北京奥运会上感动世界的伊拉克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的场外,盲目的“金牌至上论”回归“荣誉至上”,曾被冷嘲热讽的“千年老二”,也获得大众的认同与尊重。看台上的平凡观众,与场上运动员一起“不破不立”。
顾拜旦当年着手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不仅激发运动员们的赛场拼搏,也曾以格言喻世:“体育就是和平”。他希望借一场体育盛举消弭战争与歧视、增进和平与友谊。百余年来,总会有人为了梦想而勇于突破,也总会有人因此而受到激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