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观察:为何“选择性失明”
2012年8月7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朱恬
伦敦的奥运专卖店里,“中国制造”的标签几乎无处不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不过是“世界是平的”又一个注脚。
奥运会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召唤在五环旗下,以竞争的形式进行充满魅力的交流,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体育领域中“让世界变平”的积极舞台。
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坚定的支持者和积极的践行者。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不仅使中国获得荣誉,奥林匹克运动同样因之而增色。
而如果有人对中国的努力和善意“选择性失明”,受到伤害的不仅是中国选手,也是奥林匹克运动。
当对叶诗文的质疑已基本销声匿迹时,记者又在伦敦的《标准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试图解释“我们为什么要怀疑叶诗文”。文章认为,叶诗文之所以被质疑,是因为“她成长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外界无从了解。”
更有意思的是,文章还拿本届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冠军、立陶宛选手梅卢提特和叶诗文进行了比较。
梅卢提特今年15岁,比叶诗文还小1岁。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小姑娘战胜美国名将索尼,为立陶宛拿到了奥运史上首枚游泳奖牌。而她不被怀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在英国的普利茅斯训练和生活,她有个英国教练,她的学校还有个大名鼎鼎的校友——英国跳水神童戴利。作者的结论是:梅卢提特的成长得益于一个“开放的环境”,所以没问题。而叶诗文没在他眼皮底下训练,所以“就该被怀疑”。背后的逻辑更简单:在英国就清白,在中国就相反。
不知道文章为什么忽略这样一个基本信息:叶诗文师从澳大利亚名教头丹尼斯和伍德,每年都要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行数周乃至数月的训练,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中国选手的封闭环境”。而不过几年前,英国短跑名将钱伯斯还因服用禁药被禁赛两年。这就是文章所谓值得信赖的“开放环境”。“追根究底”和“平衡报道”一向是西方媒体自认的强项,为何到了这里如此不对等?以这样的态度去看待奥运会,看待中国选手的表现,到底谁才是封闭狭隘的一方?
在奥运会上,世界的确是平的。中国代表团中有十几位外籍教练的身影,他们帮助中国选手更好地了解世界体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更快地提高水平。而美国代表团中,来自中国的体操教练乔良培养出了女子全能冠军道格拉斯。乒乓赛场上,外国选手身边的中国教练更是常见。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国早已展现出开放的心态和姿态。
世界是平的,中国不仅是制造业大国,不仅只能接受来自欧美的订单,中国运动员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游泳这样关注度极高的项目中和欧美强手一较高下,去展示中国的能力与气魄。
但如果拒绝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中国运动员的成就,用抱残守缺的固有思维去无端怀疑指责,这个世界依然不是那么平坦。因此而焦虑的人,恐怕总难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