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琪爸爸:拼到尿血 母亲离世她坚强挺过难关
2012年8月6日 14:38
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作者:吴小荣 选稿:余燕
东方网8月6日消息:继男子花剑的雷声之后,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决赛再次见证五星红旗飘扬。由江苏女孩骆晓娟、许安琪以及名将李娜、孙玉洁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以39:25大胜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重团体冠军。
在许安琪为南京摘下伦敦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后,晨报记者走进许安琪的家,探访她的成长故事。这位20岁的姑娘,来自一个单亲家庭,而爸爸用三个词形容女儿:“冷静、懂事、坚强。”
厂区走出的奥运冠军
老许住在南京市浦口区浦镇车辆厂,厂区里停放着一节节火车车厢。老许介绍说,记者看到的这片厂区里的住房还算是新房,而自己住的是过去单位福利房,条件比较简陋,许安琪正是在这里出生。
老许坦言,对于女儿许安琪,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其实不算称职,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许安琪从小就读的体育运动学校在市区,所以一直是市区的爷爷奶奶照料她的生活。等到许安琪进入省队、国家队,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
“性子很憨,人很懂事,没什么心眼”,老许笑着这样描述女儿:“记得小时候,别的小孩子很精,但她不一样,不会玩心眼。小时候给她做冰棍吃,因为家门口小孩子很多,所以就嘱咐她别告诉别的小孩,但她就会跟别的孩子说‘我爸讲的,让我不告诉你们我家里有冰棍’。”
12岁那年,还在读五年级的许安琪,被公园路体校击剑队教练相中,这里曾走出栾菊杰、王海滨这样的著名剑客。在公园路体校时,许安琪进步神速,拿下全国少年赛冠军,随后一路进入省队、国家队,并且最终走进了奥林匹克赛场。
手机被祝贺电话打爆
40分钟的采访,老许一共接了8个电话,每一次通话,贯穿在老许嘴边的,总是不断的“谢谢”。“从夜里比赛一结束,今天这一天电话都没有断过,各方的亲友都送来祝贺。”
对于女儿摘下奥运金牌,老许坦言:没想到。“昨天我在朋友那里吃饭,突然接到亲友的电话,说你女儿正在打比赛!我立马回到家,当时正在播她们与俄罗斯队的半决赛,我没想到她能够获得出战机会,并且发挥得那么出色,拿到了冠军。”老许的话并不夸张,许安琪出征伦敦只是作为队伍里的替补,但在半决赛、决赛中,却成为绝对功臣。
夺冠之后,老许跟女儿都交流了些什么呢?老许向记者透露,“比赛期间,为了不去干预许安琪,所以就尽量封闭电话。”老许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昨天发给女儿的祝贺短信,上面写着:“成功了,祝贺你们”,而收到爸爸的短信后,激动的许安琪立马回了电话,“爸爸,我爱你”。
坚强女孩挺过丧母之痛
2005年,这是许安琪生命中艰难的一年。此时的她,刚刚开始打出成绩,而母亲却因为胃癌,永远地离开了她。
“本来想不让她知道,但又怕她责怪,所以在与启蒙教练朱美芳商量后,决定告诉她。当她被接回到家时,母亲已经没有了呼吸。”老许这样说道。那一年,许安琪仅仅13岁。
母亲离世后,许安琪整个人非常低迷,封闭自己。在奶奶、朱教练的联合劝说和开导下,许安琪渐渐走出阴影,接受了事实。在与别人聊天时,许安琪总是刻意回避关于母亲的话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安琪用的都是妈妈留下的电话。老许告诉记者,由于忙着备战奥运会,今年许安琪总共只在南京待了3天,在家吃了两顿饭,连春节都没回来,但在清明节时,她却不忘回来给母亲上坟。
在去年底今年初,国家队进入了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对于许安琪,也是非常困难的时期,而奥运会的这块金牌,也是许安琪拼出来的。老许透露说:“她练得很苦,身体几乎是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了尿血。结束了每天的训练后,回家先洗澡睡觉,再起床吃饭。经常性的在坐车回家的路上睡着。奶奶非常心疼,叫爷爷买好吃的给她补身体,但许安琪却很懂事,受伤什么的事情,从来不会跟奶奶讲,因为只要她一讲,奶奶就会掉眼泪。”记者 吴小荣
夺冠过程
“琪”兵出战
女重创造历史
据新华社奥运专电 两支亚洲队伍在决赛相遇。前三局,韩国队在头号女剑客申雅兰的率领下,以7:4领先。老将李娜在第4局将比分追成9:9平。第5局,年仅20岁的小将、中国队最大的“奇兵”许安琪面对申雅兰毫不怯场,以3:1胜出,帮助中国队总分12:10领先。
此后,中国队越打越顺。孙玉洁、许安琪、李娜在各自局中相继各自胜出两剑,此时中国已经以27:19大比分领先。最后一局,世界第一孙玉洁“亮剑”一骑绝尘,打了申雅兰一个12:6,最终姑娘们以39:25的总分大胜,夺得了中国女重团体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回顾中国队的晋级之路,可谓一路艰难。四分之一决赛以45:42险胜德国后,半决赛中国姑娘遭遇了更大挑战。面对世界第二俄罗斯队,刚刚摘得女重个人铜牌的孙玉洁最后24秒关键一剑将比赛拖入加时。并在加时赛祭出制胜“金剑”,20:19绝杀对手晋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