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陈若琳奥运夺金后想带爷爷奶奶去丽江[图]

2012年8月1日 03:46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郭小川 选稿:刘亨

  东方网8月1日消息:昨晚,夜幕下的南通市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被静谧而紧张的气氛笼罩,上百名政府官员、媒体记者以及体校老师聚集在这里,目不转睛地盯着伦敦奥运会女子跳水双人十米台决赛。22时整,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南通籍著名跳水运动员陈若琳和队友汪皓,出现在十米跳台上。翻转、曲身、展体、入水……一个个娴熟而优美的动作,将陈若琳和汪皓送上金牌榜——经过5轮比赛,陈若琳和汪皓以368.4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该项目的金牌!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十块金牌、江苏奥运健儿获得的首枚金牌。当晚,南通市政府向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去贺电。扬子晚报记者也在现场陪陈若琳的爷爷奶奶一同观看完比赛。

    >>>点击进入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

  精彩!江苏选手蝉联奥运金牌

  昨天下午,记者得知陈若琳的爷爷奶奶将和媒体记者一同观看晚上10点的比赛直播。晚上9点不到,记者就赶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此时,若琳76岁的爷爷唐诗、72岁的奶奶陈桂英早已来到了这里。狭小的会议室,很快挤满了当地政府官员、媒体记者、体校老师等。墙上,挂着“为南通奥运健儿加油”的红色条幅。

  这里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摇篮,林莉、吴剑秋、葛菲、李菊、陈玘、黄旭……一名名从这里走出的体育健儿灿若星辰。陈若琳的爷爷对记者说,孙女4岁开始就在这所学校接受训练,直到被选拔到省跳水队。2008年北京奥运,他们也是在这里见证了孙女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晚上10点,比赛开始。陈若琳和汪皓抽到了第一个出场。看到站在高高跳台上的孙女,若琳爷爷和奶奶不禁稍稍有些紧张。“她们第一个出场,怕在分数上会吃亏;琳琳正处在发育期,比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体重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个问题。”爷爷唐诗稍稍有些担心。

  果然,第一轮跳水,陈若琳和汪皓的成绩为53.40分,排名第二。现场气氛有些紧张起来。但很快,两人的第二跳取得56.40分的好成绩,总分排名第一。在随后的自选动作中,陈若琳和汪皓始终占据榜首位置。现场的每一个观众,和若琳的爷爷奶奶一样,时而屏住呼吸,时而欢呼雀跃。

  当最后一轮,陈若琳和汪皓完美一跳后,现场立即欢腾一片,大家纷纷站起来鼓掌庆贺。两人以368.4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该项目的金牌,也为中国体育代表队夺得了第十枚金牌、江苏奥运选手的第一枚金牌。而对20岁的陈若琳来说,她获得两次奥运会双人台冠军的大满贯,也成就了她在这个项目上的9连贯。

  当晚,南通市政府向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去贺电,祝贺陈若琳再获金牌。据悉,这枚金牌,也是南通籍体育健儿获得的第11枚奥运金牌。

  爷爷奶奶对孙女只报喜不报忧

  昨晚,远在万里之遥的伦敦的孙女陈若琳,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明星。而在家乡南通,若琳的爷爷奶奶也同样备受媒体追捧。为了安心看孙女比赛,爷爷唐诗在比赛开始前就关掉了手机。对于孙女再次获得奥运金牌,唐诗告诉记者,开始确实有些担心,但还是很有信心的。

  陈若琳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祖孙感情很深。在赴伦敦前,奶奶陈桂英接到了孙女电话,“奶奶我要走了,记得看我比赛啊!”为了让孙女在伦敦安心备赛,唐诗和老伴早就和孙女约定,比赛期间不打电话。

  其实,即使在国家跳水队训练期间,爷爷奶奶也很少和孙女打电话,每周六晚8点至8点半之间,是约定的通电话时间。但爷爷奶奶从来不问孙女的训练情况,怕给她增加压力,只是每次都不忘叮嘱,训练时不要感冒、不要摔伤。对家里的事,陈若琳也格外关心,但爷爷奶奶只报喜不报忧。就在一个月前,爷爷因脑梗塞住院,有一次孙女打来电话,躺在病床上的爷爷立刻打起精神、提高嗓门,不让孙女听出异样来。而陈若琳对爷爷奶奶同样如此,除了关心爷爷奶奶的身体,很少说自己训练的艰苦。“其实我们知道她训练特别苦。”奶奶陈桂英说。但每次若琳打电话,都说自己挺好的,直到有一次,爷爷看新闻得知孙女训练中摔伤了,焦急地打电话过去,孙女刚开始依然否认,后来才安慰爷爷说,现在没事了,已经好了。

  北京奥运会后,陈若琳成了明星。但压力随之而来,加上几次比赛失利,曾一度萌生退意。爷爷唐诗对记者说,这几年琳琳正处于发育阶段,体重、身高都增加不少,训练中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还要面对各种期望,压力很大。爷爷奶奶总是鼓励孙女,竞技体育比赛输赢都很正常,不能赢得起输不起,心态要放好。在走过了一段低落期后,爷爷奶奶终于又很高兴地看到了孙女,精神焕发、信心饱满地出现在比赛中、跳台上。

  从小就很独立,一个人去打针

  随着比赛任务繁重和各种社会活动增多,祖孙三人聚少离多。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10月份。前年冬天,若琳曾经把爷爷奶奶接到北京去住了十多天,但总共只见过三四次面,有时说好三人一起吃饭,但队里临时有事又走不开。“我们想回来,琳琳又不让,这孙女很心疼我们。”爷爷唐诗说。

  去年10月若琳回到南通看望爷爷奶奶,国家跳水队也有过“约法三章”,不准离开南通,不准接受采访,不准参加社会活动。她在南通呆了4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南通少儿业余体校,陪师弟师妹练习跳水。

  说起孙女的成长经历,爷爷奶奶给孙女的评价是很要强、很独立。小时候若琳体质不好,常去医院打针,爷爷就送到医护室外面,若琳一个人走进去让护士给她打针。护士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就问你家人呢,她昂着头说爷爷在外面。在她4岁时,爷爷奶奶为了增强孙女体质,便送她到体校锻炼,“刚开始想学体操的,后来看到练体操太苦,便阴错阳差去练了跳水。”奶奶陈桂英回忆说。

  后来若琳被选拔去了省队,奶奶去看孙女,但不认识路,若琳就在纸上给奶奶画地图,“奶奶,你按着这个路线走再坐公交就不会错了。”奶奶回忆时满是幸福的微笑。“每次去时她都满是喜悦,临走的时候就抱着我哭啊。这么小就离家不容易啊。我们也不舍。” “这孩子性格好强。”很多时候训练的苦,小小年纪的她承受不住了,就会选择哭来发泄,缓解压力。奶奶陈桂英看到后焦虑了,就说不练了吧。孩子倔强地摇摇头,她说哭归哭,哭完还是继续练。她从不说放弃。

  双人跳水拿到了金牌,爷爷奶奶又开始为孙女8月10日的单人跳水紧张起来,“希望孙女能再得金牌!”之前,若琳曾答应爷爷奶奶,等伦敦奥运会结束,一家三口就出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