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足球鹰眼设备租金场均150万 裁判1次失误就遭弃

2012年6月21日 08:1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轶 陈均 选稿:刘亨

  0比1负于英格兰,东道主乌克兰在家门口出局,一名叫作沃德的底线裁判成为了比赛的主角,正是他对乌克兰一个已经越过门线的进球视若无睹,导致东道主失去了扳平的良机……远到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那个争议进球,近到乌克兰的冤案,看上去门线悬案已经成为了绿茵场上躲不过的事故,因为一瞬间仅靠人眼根本做不出100%准确的判断,哪怕比赛中增设了底线裁判。“经历了这场比赛,门线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是必备的需要。”眼下就连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跳出来发话,一切迹象显示,门线技术在大型赛事中的落地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击进入2012欧洲杯专题

  底线裁判就是摆设?

  乌克兰与英格兰的比赛一结束,失意的舍甫琴科急匆匆向场外走去,但他突然间停住脚步,拦住了从身边走过的底线裁判沃德,并激动地说着什么,沃德象征性地敷衍了两句急步逃开,他甚至不敢直视舍瓦的眼睛……

  “我认为,一个误判影响了比赛的进程。”国家队的最后一场比赛以这样的方式画上句号,舍甫琴科的沮丧溢于言表,当时乌克兰觅得反击良机,接米列夫斯基妙传,德维奇晃过特里推射,皮球打中出击的门将哈特后依然弹向球门,并越过了门线,只是最后一刻飞身赶到的特里将球从门线内踢了出来。全场乌克兰球迷欢呼雀跃,进球的德维奇也兴奋地高举双手,但底线裁判沃德毫无表示。

  目睹这个匪夷所思的结局,场外的乌克兰教练布洛欣对着门线裁判愤怒地咆哮。“我还能说什么呢?场上有5名裁判,皮球越过门线75厘米……”按照布洛欣的说法,底线裁判就是一个摆设,赛后怒气难消的布洛欣甚至要和不断刁难的媒体干架。

  布洛欣几乎丧失了理智,但并非不可以理解,因为在进球出现的一瞬间,沃德就站在底线,距离球门只有几米远,中间毫无阻隔。就连英格兰人也觉得自己逃过一劫,赛后主帅霍奇森很诚实地表示:“当我们需要一点运气时,当皮球越过门线的时候,我们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赢得了这场比赛。”无缘国家队的欧文在推特上写的就不那么客气了,“我确信使用底线裁判就是在浪费时间……我不是在抱怨。”国际足联掌门人布拉特也直言不讳,仅靠人眼,也就是底线裁判已经无法解决眼下足球比赛中屡屡出现的门线悬案,要知道布拉特曾经是高科技介入比赛的强烈反对者,当年他还始终抱着“误判就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不放。

  的确,门线上的故事已经发生了太多次。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就是凭借一个门线上的有争议进球击败联邦德国队赢得冠军,之后这个进球成为两国足球名宿见面必谈的话题;2004/2005赛季欧冠半决赛,利物浦球员加西亚的射门敲开了切尔西门将切赫的十指关,红军最终淘汰对手晋级,但直到今天,当时的切尔西主帅穆里尼奥依然不承认皮球越过了门线;2010年南非世界杯,兰帕德的好球则被判无效;到了今年,倒在门线上的成为了三狮军团的对手乌克兰……

  一系列的悬案让国际足坛的当权者们也不得已开始寻求改变,此番欧洲杯就是大型洲际赛事中第一次使用底线裁判,此前底线裁判已经在一些赛事中(比如欧联杯、欧冠联赛)得到使用,效果良好,而在本届赛事首轮葡萄牙与德国的比赛中,也是因为底线裁判的存在让佩佩的一个疑似进球得到了正确的判断,不承想不到半个月时间,底线裁判也沦为了千夫所指。

  人与科技妥协的产物

  如果不是2010年世界杯英格兰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遭遇的“门线冤案”,那么底线裁判或许根本无法在这届欧洲杯上集体亮相。那次被称作“世纪误判”的门线冤案后,就像催化剂一般让世界足坛长久以来对门线误判的不满急速膨胀,引入鹰眼等门线高科技成为不少人的呼声。

  百年历史的现代足球运动要引入高科技的门线技术,自然有不少足坛名宿投反对票。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在南非世界杯的这场争议中就扮演了旗帜鲜明的反对者。

  “一名裁判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非要拿他与20个摄像机镜头相比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裁判只有一双眼睛,而摄像机却可以综观场上全局。”普拉蒂尼反对呼声极高的门线技术,最大的理由就是足球比赛就会失去本身具有的人性魅力,变得和电子竞技一样死板无趣,“足球比赛不同于网球比赛,这是一项美丽的运动,如果非要把什么所谓的高新技术带进来,那我们岂不是在玩电子游戏?”

  即便曾是1966年世界杯“门线疑案”的受害者,但德国足球皇帝、前德国足协主席贝肯鲍尔同样不希望科技手段打破传统。在他看来,价格不菲的门线科技很难在大面积的青少年比赛以及经济贫乏的地区推广。更令一些反对者无法认同的是,科技会介入所有判罚,包括越位、争议球等等。在他们看来,一旦科技含量过高,那足球自身的魅力也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2010年,高科技门线技术的支持者们也没有足够的把握。

  在此之前,国际足联曾经与阿迪达斯共同开发了一款芯片足球,试图用一套感应系统来解决判定球是否越过门线的复杂问题,但因为成功率仅仅只有80%多便不了了之。

  其实1998年世界杯赛结束后,国际足联也曾委托电视制作机构HBS研发过一项电视技术,在球门的立柱和门楣上加装6台微型隐藏型摄像机,专门用来表现球门线区域,最直接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清晰地判断出皮球是否整体越过球门线,但这项技术只有当慢动作展现与裁判判罚结果相一致,才会被国际足联允许播放给全球观众。这个耗时颇久的技术不仅打乱比赛节奏还给现场裁判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最后不了了之。

  最终在2008年欧洲青年足球锦标赛(19岁以下)预选赛中引入的底线裁判成为这场争论的妥协产物。

  2010年7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官方宣布,从该赛季开始到2012赛季结束,在包括欧冠联赛在内的9项洲际俱乐部赛事中,国际足联将增加两名底线裁判,从而使得这9项赛事的裁判队伍人数从传统的4人增加为6人。去年3月5日,负责世界足球立法的IFAB批准了欧足联在2012年欧洲杯上采用“底线裁判”。

  底线裁判的英文名称是“Additional assist antr eferees”,即“附加助理裁判”。简单来说,底线裁判就是站在球场底线附近的裁判,一场比赛共有两名,每条底线外有1人,只负责自己所在一边的底线附近的裁判工作。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皮球飞向球门时才来到门柱附近,探出半个身子,让视线与底线平行,其他时间站在底线和小禁区线的交点,很轻松地观看比赛。当然,他们的另一个职责是注意禁区内出现的犯规,并及时报告主裁判。

  短暂的蜜月期

  普拉蒂尼力挺的“底线裁判”其实在2009/2010赛季的欧联杯上就已采用。在2010年利物浦与本菲卡一战中,底线裁判就帮助主裁判认定库伊特的进球没有越位嫌疑。

  当“底线裁判”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全面在欧洲顶级赛事亮相时,人们最初还是表达了欢迎,因为底线裁判多次在执法中表现出了令人欣喜的进步。

  欧足联的裁判委员会成员休·加拉一度这样解释欧足联更青睐底线裁判而非门线技术的原因:“有人说像网球那样,底线技术能够轻易地解决禁区内的争议,但这项技术能够很好地在其他体育项目中适用,却未必会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成功,因为大部分争议时刻足球都不是在草地上,而是在空中飞行。”

  当然,底线裁判还是会出现错误。2010年在拜仁与巴塞尔的比赛中,底线裁判就如同一个摆设,如果不是主裁判判给拜仁点球,被讥讽为在场边“吹风”的底线裁判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面对支持高科技的声音,扮演底线裁判支持者的欧足联依然无动于衷。一个欧足联执委对《卫报》直言,他们并不认为录像裁判会让比赛变得更公平,“普拉蒂尼和电视台合作多年,他知道有时慢镜头也无法真实重现比赛,因为你拿掉了真实动作的节奏,球员之间的接触有时看上去会比真实情况更糟糕,或者更好。普拉蒂尼坚信,录像是倒退,而不是进步。”

  由于无法杜绝的错判,底线裁判还是无法杜绝门线技术引入的声音。

  不过,普拉蒂尼也不断站出来为自己推行的“底线裁判”站台打气。今年3月,普拉蒂尼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就再次表达自己反对门线技术的介入,“足球规则简单,一旦采用门线技术,就会让其变得复杂。如果我要监控球的运行轨迹,那么是不是我还要监控球员是否越位呢?因此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足球就会变了味道。”对于底线裁判,这位欧足联主席也投了信任票,“我们在欧洲各大赛事中已试验了这种做法,结果很令人满意。底线裁判不仅能判断球是否越过门线,也可以判断是否故意手球等争议,人终归比机器更为先进。”

  对于欧足联的固执己见,不少球员也纷纷表达自己对底线裁判的不信任。切尔西门将切赫在欧洲杯开赛前谈及底线裁判就顾虑重重,“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非常有力的射门反弹进门,这时不管裁判站在哪里,他都没可能看清楚。人类肉眼永远取代不了高科技。没错,规则规定足球必须100%越过球门线才算进,但是应该如何判断呢?你不知道皮球的三毫米或者半厘米是否还未越线。高科技是不是会更好?当然,这点毫无疑问。”

  切赫的担心变成了事实。底线裁判不仅依旧无法避免门线冤案,他们太过轻松的工作也饱受苛责。

  本届欧洲杯的所有底线裁判,都是从助理裁判中挑选出来的,待遇也和助理裁判一样。据报道,底线裁判每场比赛的收入在2000欧元左右,每次执法比赛往返都会坐头等舱、住5星级酒店。“在场上,他们的位置比较固定,就在短短的球场底线边,主要盯着球门线,几乎不用跑动。这样的工作实在太过幸福。”《每日邮报》就嘲弄底线裁判为“可笑的摆设”。

  鹰眼每场费用150万

  在电视转播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每一次世界大赛中的误判都会引起广泛的争议。

  “从客观上来说,这对足球也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因为每次进步都是建立在错误上的。”英足总秘书长霍恩认为门线技术将随着误判离赛场越来越近。

  事实上,从2010年起,国际足联就开始考虑在比赛中引入包含高科技的门线技术。前热刺队主教练雷德克纳普也认为,唯有引入高科技的门线技术,才能解决球场上不断出现的争议判罚。毕竟人眼的准确度远远不及电子设备。

  过去十年以来,是否引入门线技术一直在理事会的讨论日程之上,但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布拉特一度坚决反对这项技术,但在2010世界杯兰帕德那个明显的进球未被正确判罚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尽管普拉蒂尼(现任欧足联主席)不愿意采用门线技术,但我情愿去死,也不希望再在世界杯上看到类似状况。”

  2012年3月3日,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在年度全会上宣布,同意测试门线技术,今年12月的日本世俱杯和明年6月的巴西联合会杯上,这一新技术将被启用。如果一切顺利,2014年巴西世界杯也有望使用这一技术。这也意味着,一切的门线悬案将被终结。

  德国足协主席茨旺齐格也投了赞成票。“引入门线技术使足球运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拜仁俱乐部主席鲁梅尼格也开玩笑说,“门线技术引入得太迟了……”

  如今,国际足联对大量使用科技手段不再沉默,但无论是芯片足球还是鹰眼技术都无法杜绝潜在的争议。目前鹰眼技术只有在网球、台球等项目的转播中使用,每场的租金最低也要达到12.5万英镑,约合150万元人民币,价格不菲。

  如果说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大赛并不缺乏赞助商,但其他大赛和日常联赛要想使用的话,成本太高了,恐难承担。不少足坛人士也呼吁让电视转播直接介入足球比赛,而且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

  反对引入门线技术的理由也相当充分,足球比赛不同于网球比赛和篮球比赛,除去定位球之外,正常比赛时间没有停顿和间隙,即便球员受伤,比赛的计时钟也不停表,而是用之后补时的办法来将伤停的时间补上。足球比赛的流畅性,是足球人一直相当珍视的东西,如今采用门线技术,等于给电子裁判开了一个门,随后,会不会还有“越位鹰眼”、“犯规鹰眼”等新的电子裁判加入?不仅人工裁判将面临挑战,足球比赛的流畅性也很可能被破坏。

  无论如何,门线技术已经越来越近,这或许恰恰就是这项运动原本的面目——充满魅力同时包含争议,因为争议原本就是足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