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英格兰伤痕文学
2012年6月11日 08:3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苗炜 选稿:袁松禄
2004年的一天,鲁尼在家看电视,电视里正在讲他要离开埃弗顿的事情,主持人收到好多短信,都在说鲁尼是个贪婪的耗子,鲁尼于是发短信,说他离开埃弗顿是俱乐部限制了他的未来,主持人在电视中正告——那些无聊的球迷不要再冒充鲁尼发短信来了。小胖儿感到委屈,他被谩骂,还收到死亡威胁。但这是每个英格兰球星都要经过的一步,从培育他的地方走向更大的一个俱乐部。6年后,鲁尼又遭到了新一轮的谩骂,又收到死亡威胁,这一次他想离开曼联。弗格森想建立一种父子般的纽带,但鲁尼可不想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儿子,像吉格斯、内维尔那样从一而终,他留在了曼联,拿到了18万英镑的周薪。
鲁尼早就签约要完成五卷本的自传,只比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少一卷,在第一卷中,他深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家庭生活。英格兰球员大多来自两个阶层——劳工阶层和更低收入的劳工阶层,鲁尼的母亲当年每个月的收入是287英镑。鲁尼从来不梦想自己要成为职业球员,他早知道自己要成为职业球员,在他10岁之前,他就展现出比同龄人更好的天赋和身体条件,16岁就离开学校,进入一线球队效力。在英格兰球星的自传中,每个人都会回想自己的童年,实际上那是他们能“保持自我本色”的一段日子,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少年时光,签合同、在教练和经纪人的帮助下走上职业生涯。
科尔的自传、杰拉德的自传、兰帕德的自传、鲁尼的自传基本上都是由这样几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回首少年,第二部分是进入职业足球,第三部分是背弃原来效力的俱乐部,第四部分是成为球星,第五部分是跟英格兰队一起被淘汰。不管他们是2000年开始踢欧洲杯或2004年去踢欧洲杯,不管他们是2006年去踢世界杯还是2010年去踢世界杯,在大赛中被淘汰出局会成为他们自传中必然的一个章节。英格兰足球的成败,从来不是他们在大赛中的成绩来决定的,而是由老特拉福德球场和安菲尔德球场来决定的,所以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他们在大赛中的失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伤痕,给他们的故事添上一笔伤感的调子罢了。
多年前,我看过NBA球星罗德曼的传记,那真是伤痕文学的套路,他最终通过篮球完成了自我救赎,拿到了总冠军。加斯科因那一代英格兰队在大赛中成绩还说得过去,但加斯科因还是个让人伤感的球星,他酗酒,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弗格森像个老父亲似的认为,如果他当年能签下加斯科因,一定能照顾好这个孩子,不会让他自暴自弃。说实话,罗德曼的故事像一个粗俗的美国励志电影,加扎的故事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为一个俱乐部效力、打工赚钱,这是英格兰足球的基调,进入决赛?拿冠军?有这样的结尾更好。不过,我们都已经习惯,在淘汰赛开始之后,英格兰球星们离开,去地中海度假,等着下一个漫长的赛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