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2021-11-02 11:27  人民资讯

从过去几个赛季CBA给出的“解决方案”来看,不论是此前的裁判员分档和升降级,还是此后带来专职裁判的“獬豸计划”以及裁判报告,这些对于CBA裁判整体水平的提升都显得效果不够明显。

“旧疾”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新病”就让CBA的“职业化”在这段时间反复遭遇舆论冲击,那就是所谓根据规则的处罚标准。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关于郭艾伦“拖欠罚款”的讨论就甚嚣尘上。

根据报道,在2019-2020赛季期间,郭艾伦四次违规使用了竞品服装、护具或配饰,被处以罚款,累计115万元,是所有球员当中最大一张罚单。

但问题在于,随着郭艾伦向中国篮协提出申诉,这笔罚款似乎变成了“糊涂账”——多名球员从原本罚款金额50万元调整到15万元,郭艾伦则由115万元下降为65万元。

按照资深篮球评论员苏群的说法,罚款减免规则,原因并不清楚,“为什么减了50万呢?不知道,也没有解释。”

郭艾伦的“装备罚款”和郭士强的“停赛处罚”,看似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事件,但背后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在规则之下,到底何为轻判,何为重罚,又凭何进行处罚的调整?

回到主教练对裁判的质疑和指责问题上。上个赛季,吴庆龙教练大闹记录台并且毫不客气地指责当值主裁,最终被罚停赛三场,罚款两万;解立彬教练主动离开赛场,造成比赛停滞超过10分钟,被联盟禁赛4场,而当时和记录台产生冲突的翟晓川则是得到通报批评的处罚,罚款三万。

相比之下,郭士强教练在比赛最后时刻的质疑和指责,程度确实不如此前的两次争执,而且造成比赛长时间停滞的一部分原因还是裁判在流程上的错误,但最终郭士强却停赛5场。

从“大侄子”郭艾伦的罚款,到“老叔”郭士强的停赛,CBA的管理者们或许应该考虑清楚,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如何让按照规则执行的处罚,不会一次次变成舆论中的吐槽。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