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网聊沪全民健身状况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又称“300指数”,分别从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各100分,满分300分。2013年6月21日(周五)13:00--13:30,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做客东方网聊天室,为您详细解读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情况。 [全民健身"300指数" 以清晰标尺把脉"民生体育"]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如何? “300指数”说了算]
[全民健身"300指数" 以清晰标尺把脉"民生体育"]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如何? “300指数”说了算]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综合指数——比较满意
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综合指数为224分,总体发展“比较满意”。“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7分,处于绿色“满意”区域;“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61分,处于蓝色“比较满意”区域;“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76分,处于蓝色“比较满意”区域。
“体质健康”发展指数——比较满意
“体质健康”发展指数包含“体质达标”、“体质测试服务网络”、“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三个指标,设定分值分别为6 0分、20分和20分。
“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比较满意
“运动参与”发展指数包含“健身活动状况”、“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科学健身指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四个指标,设定分值分别为20分、30分、30分和20分。
“健身环境”发展指数——满意
“健身环境”发展指数包含“政府主导”、“财政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市民满意度”四个指标,设定分值分别为20分、20分、40分和20分。2012年上海市“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7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从该指数的评估结果看,“政府主导”、“场地设施建设”和“市民满意度”三个指标均位于“满意”区域
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012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7m2,低于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时的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m2的水平,也低于国内的北京、天津等城市,而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差距较大。
不同类型场地锻炼市民的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为89.9%,“服务保障”满意度为88.5%,市民对于本市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在“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的调查中,市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场地设施管理”和“场地设施硬件”
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为84.8%
目前各开放学校已通过与社区结合的方式,明确责任关系,采取购买保险、安排专人指导、实行IC卡管理、实施教学区与运动区的分隔工程等形式逐步规范管理,确保开放过程安全有序。
上海市全民健身人均经费
201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人均经费为19.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其中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投入为3.7元/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为11.2元/人,专项经费投入为4.5元/人。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中心城区和郊区比例基本相似,但中心城区市民通过团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略高于郊区。通过对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小区居民等人群的问卷调查,影响市民参与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空闲时间和学习工作负担较重。
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6904名
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904名,达到常住人口的1.6‰,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团队比例达到86.1%,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广大市民科学健身的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迅猛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综合性社会体育组织751个,社区体育健身团队16576支,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82.3支,但总体水平仍不高,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注。
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次数增加
2012年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总数为5458次,平均每个街镇举办26.1次,其中区(县)承办市级以上活动平均为16.7次,这其中包括国家级和国际级的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