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特征

2013年6月20日 16:11

来源:东方网 选稿:王静瑶

  综合健身环境、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项指数,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市民满意度来看,本市全民健身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民生体育”确立政府工作目标。2000年上海市人大颁布了《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本市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市政府颁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2010年)》,着手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以“民生体育”为主要标志的全民健身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网络,形成了以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试、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社会共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大体育”格局已经显现。

  ——“生活体育”改变市民生活方式。200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市民利用身边的体育设施和资源就近就便锻炼;倡导市民“学会一项运动,喜爱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在运动中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2011年市政府在《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向广大市民发出“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的号召,倡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365”行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经过多年的发展,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增强,体育逐渐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健康生活、和谐社会的重要润滑剂。

  ——“海派体育”彰显城市动感活力。“融合、发展、创新”是上海全民健身发展的最大特色。本市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健身苑点、公共运动场和百姓健身房、百姓健身步道,以及百姓游泳池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形成了以城市龙舟、海派秧歌、舞龙舞狮、极限运动、风筝、排舞、九子运动、轮滑、沙排等项目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包容并蓄的“一区一品”体育特色;创办了全民健身节、市民运动会、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国际大众体育节等标志性全民健身品牌;形成了景观体育、传统体育、楼宇体育、草根体育和现代体育赛事并存发展的态势,成为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上海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