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16:57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莫书莹 选稿:王静瑶
原标题: 14张生活照看恒大足校 不上北大上恒大靠谱吗(图)
英国《卫报》评论“恒大已是亚洲第一豪门”,豪门的意义不仅在于赛场,也在于其对青年梯队的培养。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足球版图上,位于广东清远市郊外的恒大皇马足球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块。按照他的设想,这将是未来足球明星的制造基地。

较小的孩子们在接受足球训练时,采取男女生合练的方式。图为在场边等待训练课开始的学生。
从浙江杭州到广东清远,大约有 1500 公里,间隔着 28 个主要城市。13 岁的彭衢杭是踩着轮滑一路从家里滑到足校的,路上花了 14 天,他的父亲彭水明一路开车随行。“有媒体说我开车护送儿子,其实根本不是,这小子的轮滑水平我信得过,一路跟到广东是为了看看他在踢球的同龄孩子里水平到底如何。”彭水明告诉《外滩画报》。
彭衢杭是恒大皇马足球学校学生。他 4 岁就开始练习轮滑运动,用父亲彭水明的话来说,水平堪比职业运动员。“在杭州,轮滑就是他的交通工具,到哪里他都是用滑的。”人到中年的彭水明还保持愤青气质,素有“杭州虎爸”之称。2011 年,杭州《都市快报》用三个版面的头条报道了小彭同学的 93 项荣誉和 24 项技能,除轮滑外,他的乒乓球水平可以进省队,游泳三渡钱塘江,玩帆船,参加马拉松,还会钢琴、长笛等多种乐器。不过,要论彭衢杭的个人最爱,还是足球。“足球是全世界受众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彭衢杭说。
与恒大足校的多数学生家长不同,彭水明不是球迷,从儿子正式练足球后才开始看球赛,“为了了解一些基本的足球理念,与他有话题可谈。”这位杭州城里最出名的“虎爸”说,其实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选择,他多数是宁愿放给儿子自己决定,而自己仅仅是做出指导而已。比如,进入恒大足校的决定就是彭衢杭自己做的。而作为父亲,他在得知儿子的决定后,则帮助搜集了全中国各大足校的信息与恒大进行比对,托熟人打听,甚至找足校老师聊天,最终作出了一个他目前为止都觉得是靠谱的选择,“一是因为这个学校的校长刘江南对于传统中国教育的许多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二是在足球训练方面,这个学校的确有不同于别的足校的特色,全部由外籍教练管理,比较正规和透明,少了猫腻。”
位于广东清远市郊外的恒大皇马足球学校目前已有超过 2000 名学生,从 7 岁至 15 岁不等。这个占地 1800 亩的学校是恒大集团许家印未来足球王国中最重要的一块版图,按照许的设想,未来这将是一所能够接纳万名学生规模,学制从小学至大学本科的足球学校。除提供正常的文化课程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将是未来足球明星的制造基地,为中国、亚洲甚至世界足坛输送人才。学校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时刻提醒着人们他们的目标和野心——在足校正门口的胜利广场前,一个巨大的黄铜铸世界杯奖杯上,原本的三个球员形象全部被换成中国人的样子。

夕阳下的恒大足校俯瞰全景图。(摄影/古智超)
自正式开学至今,恒大足校的历史不到两年,却已经成为中国足坛吸人眼球的一个话题。经济实力雄厚的恒大集团,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丘陵地带打造出梦幻般的训练基地,在这里,所有的设施都是按照最好的标准配备的,整个校园以欧式建筑群为主,据介绍是为了效仿西方知名足球学校的模式;50 块训练场全部按照职业俱乐部的场地标准修建;学校游泳池、健身房、电影院、桑拿室和娱乐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配备有校医院与专业运动康复中心,甚至超越恒大足球队的康复设备水平。
22 名来自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青训营的教练是这所学校最吸引眼球的焦点,足校执行校长刘江南介绍说,在恒大,所有与足球训练相关的事务全部由这 22 名皇马教练决定,换句话来说,这里严格遵循着与西班牙最著名的俱乐部青训营一样的训练计划。除日常训练之外,学校还定期派遣最好的学生前往欧洲各大豪门俱乐部进行交流学习。
超一流的训练设施,纯西方的足球理念,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加上实力雄厚的恒大集团支持,这样的一个足校模式,究竟能为正在困境中的中国足球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疑问,《外滩画报》记者来到了清远,探访这所传说中的足球学校。

在足校正门口的胜利广场前,一个巨大的黄铜铸世界杯奖杯上,原本的三个球员形象全部被换成中国人的样子。(摄影/古智超)
2000 与 15%
彭衢杭的足球之路起步得很晚。彭水明说,那是因为妻子一度担心孩子在这个高对抗的体育项目中受伤。即便如此,对于足球,小彭有一种近乎天生的痴迷。“彭衢杭有很多课外兴趣爱好,每个项目他都会为自己设定训练目标,只要达到一定水准,他就认为可以了。但唯独足球他甘愿起早贪黑,无止境地加练。”父亲说。
在杭州,彭衢杭原本就读于建兰中学。在谈到儿子弃重点中学入足球学校的决定时,彭水明说,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相比于孩子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重压中被扼杀天性,他倒是情愿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好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性格。”虽然入校不过几个星期,他颇骄傲地表示,儿子有了变化,“以前有什么事情,他总是让我拿主意,现在则开始自己拿主意,只是来跟我报备一下而已。”彭水明表示,自己并不特别期盼儿子将来一定要走职业球员的道路,入足校,在这位父亲的眼中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机会。
从本学年开始,有超过 2000 个孩子在恒大足校入读。这 2000 个孩子都各有各的故事,不过,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为了成为未来的职业球员,像彭氏父子那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记者在训练场外见到满头大汗的小赛亚丁,他的父亲哈利·塞亚丁是驻广州的美国商会会长,小赛亚丁随父亲访问学校后就决定留下来;尼日利亚兄弟伊力和大卫讲一口流利中文,他们在深圳出生长大,父母来中国做生意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