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蔡斌有北方人强硬性格 寻人才是当务之急
2009年3月24日 15:29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孔 宁 选稿:袁松禄

昨天下午,当意气风发的蔡斌出现在全国媒体面前时,记者们都有些发愣:这时候他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尽管还没说什么,但似乎又什么都不必说了。从那一刻起,中国女排开始走进了蔡斌时代。
一身浅色西装的少帅蔡斌浑身散发着年轻与活力。当有记者因不太熟悉而叫错他的姓氏时,他干脆地答道:“对不起,我姓蔡!”
蔡斌虽是上海人,但他性格中似乎也有着北方男人的强硬,这与外表温和的陈忠和决然不同。面对中国女排主帅之位,蔡斌坦承道:“我深知中国女排是一支承载着国人殷切希望的队伍,接过中国女排接力棒,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挑战,但我有信心肩负起这个重担,去迎接挑战。我的信心来自于中国女排优良传统以及历任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来自于自己多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成长历程,来自于多年教练生涯的锤炼和积淀,更来自于排球中心专家以及排球界老前辈们的悉心培养,也来自于各地方队同行的支持。”
不过,我们仍不禁要问:“你拿什么率领中国女排继续前行?”蔡斌的回答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处于新老交替期。我认为,新一届中国女排只要继续保持老女排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打法上,致力于研究打法创新,再上一个台阶是完全有希望的。我的指导思想就是继承发扬老女排优良传统,顺应世界女排发展趋势,突出中国女排特点、特色,以新为主、新老结合,以赛代练、赛练结合,锻炼出一支思想作风过硬,风格快速多变,技术全面的队伍。”
蔡少帅如何施展这个“新”?蔡斌说:“抓教练,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抓作风,抓队规,我更要抓文化素质的提高与更新。我要的是一支新女排,对这个新字我总结了四点,即推新人、出新招、建新法、攀新高。”
在国内排坛,二传出身当上教练的蔡斌素有“小诸葛”之誉,原因是他爱动脑子。蔡斌说:“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国际潮流,研究女排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训练。我要采取有效的科学手段,加强队员排球专项练习与体能。尊重科学与医学,努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中国女排主帅的压力,绝非青年队主帅可比。蔡斌对此早有准备,他说:“承担压力是必须的,也是这个职位无法回避的,所以我不怕压力。中国女排未来战术思路必须坚持快,但还要有变化,尤其是进攻手段要变。”
有记者问蔡斌:在这个新老交替期,你走马上任后也许开局就面临着一连串失败,对此你准备好了吗?蔡斌说:“作为主教练,谁也不想遇到太多的失利,但我觉得有时失败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在新老交替期,我们肯定要交一些学费,我的任务是尽快把这个时间缩短。”
对于即将重组的中国女排,新帅有何想法?蔡斌说:“一定要有新人。不是说不可以有老队员,但多数人要是新人。尽管为此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不会回避,更不会退缩。我有信心续写中国女排的辉煌!”
好一个开篇演说,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自信,它让人感受到了蔡斌特有的豪迈。
以新为主是蔡斌的主题,他要打造一支崭新且年轻的中国女排。
4个新,是蔡斌对创新的四大要点,也从中让我们提前窥到蔡斌今后的执教方向。
“小诸葛”的理念更贴近女排运动的现代潮流与时尚,手段更加科学合理。
变化,这是蔡斌一直坚持的球队风格,希望他的风格能成为中国新一届女排的风格。
蔡斌的坦承与直率都流露在了话语里,不过他也有点“狡诈”。尽管他做好交学费的心理准备,可他并不愿多谈失败,因为他好胜!
蔡斌小传
蔡斌,1966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高级教练员。
1984年至1986年,上海男排队员
1990年至1997年,中国男排二传手,并于1997年夺取亚锦赛冠军
1997年至1999年,上海女排主教练,实现联赛五连冠梦想
2002年至2008年,中国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亚青赛冠军和世青赛亚军
期间他率队参加了4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并为国家队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刘亚男、宋妮娜、李娟、薛明、王一梅、魏秋月、惠若琪等都曾是蔡斌麾下的得意弟子。
主帅揭秘
蔡斌何以一黑到底
把蔡斌称之为“黑马”,是因为尽管他也是女排新主帅呼声较高的人,但在一段时间内,在某个决策层中,陈忠和继任的希望似乎要大于重用蔡斌的呼声。然而,就在不少人认定陈忠和连任时,蔡斌却突然杀了出来。蔡斌为何能胜出,理由有4点。
一、体育总局和老专家青睐。面对是续聘老帅陈忠和,还是重用少帅蔡斌争执不下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征求了大量体育老专家和老领导的意见,结果高层与专业人士都倾向于让更年轻的蔡斌担纲的意图,这是蔡斌胜出的主因。
二、年轻的锐气。论资历,蔡斌无法与陈忠和相比,但42岁的蔡斌却比51岁的陈忠和有着明显的年龄优势。都说运动员需要新老交替,教练员何尝不是如此?从中国女排长远发展看,蔡斌的年轻优势更明显。因他年轻,他没背负过多的压力与包袱,他对当今排坛的新潮流追得紧,看得清,这是他长于陈忠和之处。
三、创新思维。陈忠和在其执教后期,用人显得较为保守,战术创新不够,新人缺乏。相比之下,在中国青年女排帅位上呆过10年,蔡斌培养出了王一梅、薛明、魏秋月、马蕴雯等新秀,敢出新、善创新成了蔡斌的招牌。
四、科研与防止伤病的意识。蔡斌曾是中国男排主力二传手,打球的资历强于陈忠和,这使他对运动员备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同时对运动伤病防范也有自己的思路。而伤病过多,正是陈忠和在8年中的致命伤,蔡斌上任后,运用他这方面的优势,他就能在“三从一大”与减少伤病之间找到平衡点。
记者观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孔 宁
少帅蔡斌的胜出,意味着中国女排迎来了崭新的蔡时代,但女排下滑的严酷现实,很快会让蔡少帅明白:年轻仅仅是本钱,它决定不了未来的一切。中国女排要想东山再起,前途定有雄关重重。
昨天发布会上,蔡斌的眼圈红红的,那可不是激动的,而是前晚没睡好的结果。这也不奇怪,女排帅位所带来的压力,任谁也不容易睡踏实了。中国女排主帅的位子承载了多少人的期待,蔡斌很清楚。尽管蔡斌他年轻有锐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面对中国女排今非昔比的现状,重整河山的难度仍然相当大。
主帅的选择对任何一个集体球类项目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这支球队的走向与未来。蔡斌敢于发起挑战,出头承担女排重任,喜爱女排的人都应感谢他的勇气。不过,他是否能够成功,现在没人敢打保票。面对欧美劲旅时,中国女排年轻一代依然显得脆弱。别瞧国内女排联赛总决赛热热闹闹的,但它仍掩盖不了中国女排运动整体水平下滑的现实,这种情形下,蔡斌有时就像一个无米下锅的巧妇,他的首要问题是去寻找人才。
昨天记者问身边一个资深排球老记,要他选帅会选谁,他答道:“陈忠和、蔡斌我都不选,我选郎平。”可见,即便蔡斌也并非众望所归。不过,人即定,事就要办。好在蔡斌具备的战术创新和推出新人意识是中国女排重振旗鼓必由之路,有了这两条,我们愿意并相信中国女排会有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