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仲裁制度,对体育产业意味着什么?

2021-11-15 21:39  人民资讯

国足与阿曼的热度还没散去,一则#河北队全员恳请无偿工作#签名请求,让中国足球再次登上热搜。而欠薪问题如何妥善处理,也是中国足球多年来的重要问题。

不过,近期在体育法修订草案中新增的「体育仲裁」章节,借此建立适合国情的体育仲裁制度,也许将在未来,帮助体育行业更好地解决欠薪、合同等纠纷事件。

文 / 刘金涛

编辑 / 殷豪男

01

欠薪屡见不鲜,中国足球呼唤体育仲裁机构

11月15日消息,河北队全体员工联名发表公开信,其中写道:「俱乐部已无力缴纳水电费、外出差旅费,但没有拖欠俱乐部员工、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在此,我们向各级领导表态,只要河北队能活下去,即日起希望无偿为俱乐部工作,直到俱乐部完成改革,走出困境。」

河北足球俱乐部在11月15日推送的官方微博

陷入经营危机的河北队,如今已经停止运营。据《足球报》报道,除了一线队之外,河北队的梯队也均已放假,甚至有小球员已经放弃足球。

在中国足球的「金元时代」落幕后,球员和俱乐部的欠薪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公开讨薪者不计其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实际上, 中超、中甲以及中乙等联赛的欠薪与合同纠纷,大多都提交至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而不是法院。因为,仲裁委是中国足球处理行业纠纷的最高机构。

众所周知,体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拥有着「体育自治管理」的特点。其优势在于能够制定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规则和规范,高效率地进行纪律处罚和处理纠纷,避免行业规则与国内法律产生冲突。

「体育自治就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排斥外部所施加的干涉和影响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不仅仅是一种行业治理的现状,而且已经发展为了体育自治权。」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文化体育娱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体育产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丁涛律师,在采访中告诉氪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