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0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选稿:奚亮
需从战略角度看待体育产业
如果能够打破部门的间隔,让体育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困扰中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许多难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比如全民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土地资源有限,新建全民健身场地的空间有限,但易剑东给出了一个在西方国家常见的解决方案,“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但我们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不大。在西方国家,公园绿地同时也是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草坪上可以踢球。如果我们的体育与城建、园林等部门合作,经科学合理规划和规范管理,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绿地和体育活动场地就可以实现三者的结合。”
而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困难,也可以在健身娱乐业和赛事表演业快速发展后得以解决,但这需要体育主管部门放下紧紧握在手中的赛事和运动员等核心资源,让其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充分发展。
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体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易剑东认为,国民体质下滑与国家体育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提供方式单一、运行机制不畅等诸多因素有关,国民消遣和交往方式消极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有效促使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回升,需要整个国家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国民体育消费观的建立和体育消费市场质量的提升,而事实上,国民的这些需求已经无法由体育或教育部门凭一己之力解决。易剑东建议,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体育和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