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上海篮球70载寻根问脉 姚明与元老忆往昔话将来

2013年11月13日 14:28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许明 选稿:奚亮

  代代相传 爱才更惜才

  根深,才能叶茂。上海篮球一批批名宿的涌现,离不开一位位从球员位置退下来的教练,正是这种良性的承上启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来,上海篮球人才的枝繁叶茂,这也是上海篮球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

  曾经中国女篮的核心后卫丛学娣,昨天就在会场里找到了把自己从小带大的教练们,“机会实在太难得,像沈昕教练,平时还有机会碰头,有的教练,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了。”丛学娣回忆,从她三年级进入静安区少体校练篮球开始,盛妲妮、王慧珠、徐建华、王惠珍、王诗珮、唐华娟、杨家训……这一个个名字看着她从区少体校到市少体校,从青年队被选入上海队,再到国家队;拿全国亚军、亚锦赛冠军,夺奥运会银牌,应该说,没有这群教练,就不会有她的现在。

  “老实说,我从小身体条件并不好,还练过乒乓,打篮球完全因为喜欢,可以说是教练们给了我机会,一点点进步,很难想象,1.66米的身高能在篮球这个项目里脱颖而出,还能进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取得好成绩!”丛学娣坦言。

  丛学娣的历任教练 (从右往左) 盛妲妮(静安少体)、徐建华(市少体)、王慧珠(静安少体)、王惠珍(上海青年队)、丛学娣、杨家训(后排,上海队)、唐华娟(上海队)、王诗珮(上海市中学生队)、沈昕(上海队)

  照片里的遗憾

  四张照片,记录了上海篮球这个大家庭过往的点点滴滴。当然,一场大聚会,总会有遗憾。

  曾经上海篮球的3位旗帜性人物,“托塔李天王”李震中、发明“福海球”的田福海、以及“百步穿杨神投手”王永芳,目前仅有97岁高龄的李震中尚健在,但李老也因年事已高无法到场。中锋合影时,王重光感叹:这些人里还缺了一位早年去世的周明镐——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队中锋,身高接近2米,技术全面;另外,姚明的父亲姚志源,因身在美国没有到场。当然还有一位年轻的中锋章文琪也因当晚的赛事而无法前往。

  在后卫的合影里,心细的球迷一定会发现,少了3张面孔,一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队的主力控卫张宏达,张老退役后曾长期执教上海男篮,虽然已经过世,但在上海篮球的后卫位置上有他的一席之地。另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闻名遐迩的国手陈银宝,昨天被多家媒体拉着采访,错过了合影,他自己都感觉很遗憾。和姚明同时代的刘炜,则因准备当晚的CBA联赛,也无法前来。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