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14:28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许明 选稿:奚亮

上海男篮历届中锋 (从右往左) 上世纪五十年代:乌维培、王文銮、翁培荣、潘伟儒;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家训、王重光、邵祖荣;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大维、庄建明、陈德春;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正才;上世纪九十年代:姚明

上海男篮历届后卫 (从右往左) 李秋平(上世纪八十年代)、朱承塘(上世纪五十年代)、吴成章(上世纪四十年代)、谢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郑福根(上世纪七十年代)、沈昕(上世纪六十年代)
机会难得 人人有绝活
看着老中锋合影,那边上海队曾经的后卫们也坐不住了,“机会难得,我们也应该一起合个影!”一群后卫里,最起劲的反倒是已经89岁高龄的吴成章,吴老大手一挥,大伙儿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其中就有担任过上海女篮教练的郑福根、朱承塘,以及带出过姚明、目前正在专注青训的李秋平。
这群曾经的后卫,个个都有故事,人人都有外号。吴成章人称“地板王”,上世纪40年代,他的传球功夫出神入化,1948年时,年仅24岁的吴成章还代表中国男篮参加了伦敦奥运会。朱承塘的外号是“小阿弟”,原来,朱承塘身高不高,弹跳却异常惊人。郑福根,在球场上好似一条“小泥鳅”,穿进穿出,话络得很。至于李秋平,执教上海男篮时,球迷们就叫他“小诸葛”,正是因为他战术打法多变,常常出奇制胜。
说起上海本土的后卫,李秋平表示,“我们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功扎实,比较有灵气,像我之后,上海本土的后卫里,就只有刘炜还在打球。”李秋平说,后卫的灵气更强调能在高对抗时发挥出来,“刘炜这么多年来都是国家队的主力,单靠身体怎么拼得过年轻队员?就是有这股灵气在!”
这些年,秋平从一线队退了下来,虽然一直有职业队请他再出山,但都被他一一婉拒,而是一门心思搞青训,“都说刘炜之后上海篮球后卫人才不多,其实还是选才的问题,现在选篮球苗子,都是先看人长得高不高,不关心基本功;青训这一块,不能只看眼前成绩,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人才培养讲究的是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