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谁弄断了刘翔那条跟腱? 四大原因揭背后真相

2013年8月7日 07:39

来源:体坛周报 选稿:奚亮

  练得太狠负荷过重?

  田协内部一位人士表示费解:刘翔每天都练得很累,给脚治疗也要多花很多时间;而孙海平也有句名言在教练圈中引起广泛共鸣:运动员的训练指标上去了,教练员的心脏也跳到嗓子眼了。

  民众和舆论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于,刘翔在2012年五六月间连续在日本川崎跑出13"09、上海钻石联赛跑出12"97,美国尤金钻石联赛超风速下跑出12"87追平世界纪录,后两站比赛主客场连续击败梅里特、理查德森、奥利弗等奥运时期的直接对手,状态之好让人感觉似乎奥运冠军已非刘翔莫属,但为什么刘翔恰巧在最重要的伦敦奥运会时重蹈北京奥运会的覆辙呢?

  现在回头看刘翔的比赛时间表,在结束尤金站比赛后的六月份发生了什么,颇为耐人寻味。

  尤金站的比赛日是2012年6月2日,刘翔在结束本站比赛后就回到上海莘庄基地进行为期十周的封闭训练,这段时间,师徒二人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但刘翔在奥运会第一枪摔倒之后,一位六月份曾在刘翔身旁下队的田协内部人士在哀叹之余也表示此事颇为费解,他虽然不懂得跨栏训练,但在他的回忆和感觉中,那段时间在刘翔团队商议后,孙海平把刘翔练得有点“狠”,“刘翔每天都练得很累,给脚治疗也要多花很多时间。”

  如果所言属实,为什么孙海平要让刘翔加大强度往狠了练?可能性不外乎以下两种:

  第一,刘翔的脚伤在2008年之后恢复的情况之快之顺利,超出了刘翔团队的预期,也让直接负责训练的孙海平在加大训练负荷方面更有信心;

  第二,刘翔又多次在高水平的激烈比赛中表现出来了顶尖运动员的实力,所以上至体育总局高层、田管中心、上海市体育局,下至刘翔和孙海平,所有人共同树立了重夺奥运会金牌的信心。

  至于夺金的指令究竟是不是各方领导强加给刘翔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事实上,伦敦奥运会之前,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和上海体育局三方,并未对刘翔和孙海平施加“一定夺金”的压力,当时内部提出的口号是“伦敦奥运名列前茅”。

  所有的主管领导也都明白:110米栏就13秒钟左右,比赛转瞬即逝,变数太大,意外也随时可能发生。随着赛季的深入,梅里特的状态越来越好,罗伯勒斯隐忍不出,理查德森等人也非等闲,谁敢保证刘翔上了赛道就一定能夺冠?2011年大邱世锦赛上刘翔被罗伯勒斯“拉手”事件,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如果某方领导将夺冠意图强加给刘翔,逼着刘翔去夺冠反而很不人性。

  不过,既然有了夺金的信心,就会制定夺金的目标,孙海平作为教练,当然就要让刘翔进行高负荷训练,以达到奥运会多赛次的比赛要求,让刘翔具备连续几次比赛保持住高水平的能力。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在冬训时刘翔的大负荷训练做的较少,主要在抓起跑和前半程速度,临近奥运会也需要改善训练的针对性。为了增强刘翔的多赛次能力,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尤金站结束后才在莘庄基地进行的十周系统强化训练,而从五月份就开始了大负荷训练。

  孙海平曾在2012年初在淮安举行的国家队教练员内部述职会上表示,给刘翔制订了奥运会时达到12"90±0.05"的成绩指标。这个成绩几乎是明白无误地肯定:刘翔和孙海平就是奔着奥运冠军去的——事实上,在伦敦最终夺冠的梅里特,成绩是12"92,如果刘翔能完成此前制定的成绩指标,收获金牌希望极大。

  不过,对于把刘翔“练狠了”的说法,却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看法。逻辑上的理解为:为了让刘翔夺得奥运冠军,就必须要在最后阶段加大训练负荷;而一旦加大了训练负荷,刘翔的跟腱经过高强度拉伸,或许就会像弹簧失去弹性一样出现隐患。

  孙海平并非不担心刘翔的伤病隐患,在述职会甚至是很多公开场合他都讲道:“对我们来讲,伤病是最大的敌人。作为刘翔来说,训练是重要的,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状况更为重要。虽然到目前为止刘翔的伤病控制得较好,但随着训练的深入,负荷的逐渐加大,伤病的发生率也会加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防止此问题的发生。从训练中,能练的必须练,并在所有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与难度;具有危险性的手段坚决不采用,采用改变练习形式来代替;既能练但又有一些危险的练习,要采取严格监督的措施,先用小负荷、低强度的练习来适应,确实无问题后再逐步展开。”

  此外,孙海平曾有一句“名言”在教练员圈子中引起广泛共鸣:“运动员的训练指标上去了,教练员的心脏也跳到嗓子眼了。”

  每名在国家队带队员的教练都饱受精神压力之苦,尤其是带受过重伤的运动员,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外人真没法感同身受地体会。

  所以,加大训练负荷或许是诱使刘翔跟腱出现状况的原因之一,但关于刘翔的训练业务方面,旁人不是专家,无从知晓具体手段更无法直接点评。很多圈内教练在谈到刘翔事件时均表示不能因此苛责孙海平,谁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取得好成绩呢?

  只能说,在保证训练质量和控制伤病的平衡性上,即便孙海平也无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毕竟,即便如刘翔这样有天赋的运动员,也不是一架打造精良的机器,而是具有复杂变数特性的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