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15:15
来源:广州日报 选稿:郑大伟
场景二:电视采访区
温网说笑再爆“有脸坐那儿”
在打入温网8强后,李娜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再爆惊人之语,谈及法网“冒犯”她的记者时称:“居然今天神奇般地还看见那个人了,他还有脸可以坐那儿,我觉得这是最神奇的地方。”
梁晓路:李娜说这番话时我就在现场。当时正式的采访并未开始,但是我们已经开机拍摄了,李娜是在聊天时说那番话的。现场气氛很融洽,大家一笑了之,我在剪辑片子时就当是花絮编进了新闻,并没有太在意。没想到第二天互联网上开始联系法网“三叩九拜”爆炒这件事情,这绝不是在抹黑李娜,只是我们没有预计到会产生这么大的争议。事后,李娜的团队并没有做出反应,可能他们觉得的确是她自己说的。
陈祺:媒体人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她进行“心理按摩”,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她都会受到舆论压力;我觉得,在报道李娜这件事情上,媒体应该担负起责任,要有个主流的方向,不能需要时把她捧上天,成绩不好时把她踩下去。
孙嘉晖:据我所知,采访李娜的记者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不明真相的球迷声讨并要求该记者离职。我跟随李娜采访多年,很清楚这个圈子中的“规则”,真正能做到客观公正报道李娜的人非常少;一来,长期跑网球的人习惯了李娜的话语方式,经常在赛后发布会上遇到“被呛”的场面,已经不认为这是新闻了;二来,有些网络媒体和李娜属于朋友式的合作关系,维护李娜无可厚非;再者,平时有些偶尔来采访一次的记者,对网球不太了解,也不愿蹚这摊浑水。只有对网球有了解又能置身事外的记者才能洞悉这一切,及时提醒李娜调整姿态,这是在帮她。
梁晓路:我之前多次采访李娜,老实说,她这次(应对媒体)的表现很让我惊喜,在我们采访期间还是很友好的,她很聪明,知道记者想要什么,会让你“交功课”。或许是之前和媒体发生过一些事,她对记者的提问有疑虑,你发问,她的回答会比较谨慎,有时舆论也不该抓着这个小辫子不放,把问题放大化。
陈祺:李娜性格的成型有其深层次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赛事资源、体育明星太少,再多一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李娜的价值是通过媒体实现的,如果没有媒体这个链条,就没有李娜的今天。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对她要求太高了。有时我们可能不自觉地将运动成绩和我们想要的东西挂钩了,而她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以至于媒体和球迷产生了很多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