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龙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上海论坛举行
2013年6月12日 21:26
来源:东方网 选稿:刘亨

东方网6月13日消息:今天下午,“2013龙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上海论坛”在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上海、台湾新北市两地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龙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联系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上世纪初,上海外滩黄埔江就为龙舟赛举办之地,十六铺江边,原有著名揽胜之地丹凤楼,又名万军台,是端午节于黄浦江畔观看龙舟竞渡盛极一时之所在。《上海县竹枝词》中有云:“鼓角声中焕彩游,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就是写黄浦江龙舟竞渡胜景。近年来,上海群众性的龙舟活动日益普及,龙舟运动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一种水上健身项目,成为城市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河流经本市53公里,其中途经普陀区14公里,是上海开展龙舟比赛的重要赛道。据普陀区副区长景莹介绍,从2001年到2013年,普陀区在苏州河上举办了10届城市龙舟比赛,参赛人数累计1万多人次。龙舟文化也走进普陀的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这个赛事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成为沪上景观体育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不过,“现在中国人划龙舟玩不过老外”,国际龙舟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发强在论坛上介绍了国外开展龙舟运动的红火。欧洲的很多水上运动俱乐部增设龙舟项目后,不少退役的皮划艇名将直接“转行”,成绩迅速提高,在国际比赛中拿到了很好的名次。中国龙舟只有老年组的成绩拿得出手,来自广东的农民老太太代表中国队出战,在世界龙舟大赛上捍卫了龙舟发源地的尊严。
对在上海开展和推广龙舟运动,张发强寄予了厚望:“上海是龙头,南京、杭州是龙眼,长沙、武汉是龙腰,四川、重庆是龙尾。如果上海能带头,大家联合把长江这条龙舞动起来,中国龙舟运动还能上一个台阶。”
中国台湾龙舟赛事开展十分广泛,涌现出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在新北市淡水河举行的碧潭龙舟赛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位选手参与。谈及新北市的淡水河,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美文表示,和苏州河一样,淡水河既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母亲河,也曾遭遇污染的困扰,新北市利用17处人工湿地、砾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等成功经验对河川整治和流域管理都具有借鉴意义。

本届活动以“龙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为主题,共同探讨龙舟文化新内涵,搭建龙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联系的桥梁,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本次交流活动很好的诠释了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同根同宗的深厚情怀。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体育局、解放日报、东方网、上海体育学院和普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第一届上海·新北龙舟文化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