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突破名将包围圈一战成名 感谢教练带病指挥
2009年10月22日 07:02
来源:劳动报 选稿:袁松禄
在时隔22年之后,上海再次夺得了一枚男子自行车记分赛的金牌。在今天结束的全运会男子自行车记分赛中,上海年仅22岁的小将张辉突破了众多名将的包围圈,以62分的总分拿到冠军,云南的姜坤和西川选手陈晓勇分获二三名。22年前的六运会上,为上海代表团夺得该项目金牌的恰恰是张辉的现任教练邬伟培。
赛前并不被看好
记分赛是运动员集体出发,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累积得分进行排名的比赛,男子项目40公里,运动员将围绕250米长的场地骑行160圈。每10圈为一个记分点,前四名的选手分别获得5、3、2、1分。比赛中,任何一名选手超过主集团一圈,即得20分。任何一名选手被主集团超过一圈,将被淘汰出局。
在进入决赛的18人当中,张辉绝对算不上明星级的人物。香港选手黄金宝曾经夺得过两块全运会的金牌、两块全运会的铜牌,其中的一块铜牌就是在十运会男子记分赛中获得的。而来自广东的十运会该项目冠军张利、上海队的徐刚等人都是夺冠的热门人物。
然而,比赛开始后,实力较为突出的这几位选手因为“目标明确”,成为其他选手终点阻挡的对象,张利、徐刚和黄金宝等人互相牵制,缠斗到了一起。
“跟他们在一起比赛没觉得有压力,也没想过拿金牌,只是告诉自己努力去争取名次,争到第几算第几。”张辉赛后说,“今天能够夺冠,我的队友出了很大的力。因为记分赛是非常讲究技战术配合的。昨天开会时,我们制定的战术是交替领先。没想到第一个冲刺圈我就成了领先小组的成员。”
两个脑袋合成一个脑袋
张辉冲出来之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徐刚充当起“掩护”的重任。“记分赛绝对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当时,我们领先小组只有3个人,如果最终只有我们3个套了主集团的圈,那么将计算每个选手的小分。”张辉在接受采访时说,关键时刻,队友徐刚与自己的默契配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根本不需要交流,几乎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两个脑袋就变成了一个脑袋。因为大家都在盯着他,所以后半程他就开始带我,而到了记分的冲刺点,他就让我冲出来,这样可以多计算一些小分。”
张辉的教练邬伟培也承认,张辉的成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项目,能够进入到决赛的18名选手都不弱,都是经过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选拔出来的,所以,在场上的每一个没有差的,都有希望拿到冠军。”邬伟培说,“尽管徐刚的实力更强,但我们也想到了他很可能与会黄金宝等人缠斗在一起,那么这个时候,张辉就完全可以冲出来。”
感谢教练带病指挥
张辉是一个颇为腼腆的小伙子。在教练为记者介绍情况时,张辉像个女孩子一样低着头,平静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机。
然而,没有足够的汗水,哪来今天的收获。据邬伟培介绍,从业余车手到专业车手再到全运会夺冠,张辉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但这五年时间里,张辉的训练量极为惊人。“我们常年在外地训练,一天要骑行260公里,一年下来,要骑行五到六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
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师徒两人还不忘互相感谢。张辉透露说,邬伟培这次是在带病指挥,“他之前连续3天发烧39℃以上,还到医院打了点滴,但此前我们其他项目时,他的喉咙依然吼得非常响亮,把我们的力量都给激发起来了。”
邬伟培则感谢了弟子的玩命精神,“去年的9月3日,张辉在一次比赛中锁骨骨折,但在拆线之后的第6天,他就投入了训练,20几天之后就参加了比赛,因为不参加比赛就没有积分,就将失去参加全运会的机会。”
至于未来的目标,师徒两人都显得非常低调,张辉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我本来是想先拿全国冠军,再拿全运会冠军,没想到先拿了全运会冠军,以后的目标,一步一步来,争取拿到亚洲冠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