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帅致电国安:未发表退役声明 都是记者胡编的

2008年11月18日 18:43

来源:中国足球报 选稿:刘亨

  张帅小档案:青岛人,1981年7月20日出生,曾入选过沈祥福领军的国奥队,2000年19岁时进入国安一队,开始征战职业联赛。

  退役原因:因被俱乐部下放预备队而“人间蒸发”,4个多月里既未去预备队参加训练,又没向俱乐部说明原因,被俱乐部决定取消2009年注册资格之后,主动宣布“不玩儿了”。

  如果不是“北京国安上报中国足协停止为张帅注册”的新闻爆出,似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身为国家队队员的张帅已经淡出北京国安队四个月之久了。

  按照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罗宁的说法,教练组向俱乐部提交报告,认为在北京国安主场与上海申花队的比赛中状态不好,需要调整到预备队训练。这一举动对于运动员而言,显然不是正常的。但俱乐部与球员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球员有义务按照俱乐部的需要去完成工作,这又是无可争辩的。更何况,此前周挺、路姜等队员都曾因为各种原因到预备队训练过,在与俱乐部良好沟通之后,很快都回到了一线队继续参加比赛。

  张帅并未声明退役

  很显然,如果仅仅球员的身份,无论从法律规定或是现实来看,都是很难与俱乐部抗衡的。但张帅的身份恰恰有些特殊,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性格非常孤僻,平时也是少言寡语。有队员说,他并不缺钱,自己好像还有买卖。也就是说,在另一方面,张帅自己也是个老板,因此当某件事情让他感觉不能忍受的时候,他必然会有反抗。从这个角度看,张帅与其他球员还确实有些不同。

  作为国安俱乐部的角度,不管你在外边什么身份,只要还在我俱乐部踢一天球,你就是我的员工,没有什么不同。据俱乐部总经理李晓明介绍,在“退役事件”爆发之后,张帅几次找到俱乐部,他说自己根本没发表过退役声明,相关的“声明”、新闻都是记者胡编的。

  也许张帅与某些媒体记者之间存在着默契,但这也体现着,张帅并不是铁了心要退役。只是张帅对俱乐部提出要求,一定要给他一个说法,他不能接受“打假球”的说法,如果球队、俱乐部不能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他宁可选择退役。只是对于张帅的这一愿望,国安俱乐部并不准备正面回应,因为俱乐部从来也没有说让张帅去预备队训练是因为“张帅打了假球”。

  “俱乐部从来没说张帅打假球,让他去预备队训练是球队正常的需要,作为俱乐部的员工,他有义务、也必须按照俱乐部的要求去完成工作。至于球员的注册问题,或者说张帅是否选择退役,一方面球员注册是下个赛季的事情,目前还远远谈不到。另一方面,张帅与俱乐部是有合同的,现在四个月没有完成工作已经属于严重违约,即使说退役,也要按法律办事,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是一句话说退就退的。目前联赛还在进行中,我们没有时间、精力考虑更多的事情。如果张帅一意孤行地认为俱乐部对他的正常工作安排是对他的迫害的话,那么最终俱乐部也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经理李晓明说。

  性格决定命运

  这个事情出在张帅身上,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因为他历来与别人的沟通就并不顺畅。

  初识张帅是在2001年,当时去国安队采访,教练洪元硕指着一个孩子对我说:“这个孩子不错,体能、意识都很好,是块踢球的料。”

  由于当年高峰就是洪元硕独具慧眼挖掘出来的,我不得不对他赞赏的队员多加一些关注。当时的张帅皮肤挺黑,眼睛大大的,身材非常瘦小,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那天训练后,我曾经与他有短暂的目光接触,也就是一秒钟的时间,我不太能读懂他眼睛里的东西,似乎胆怯、羞涩占了多数。

  后来张帅果然逐渐进入了一队的主力阵容,沈祥福也在2002年把选进当时的国青队。不过,很快他就在“泡吧事件”中被开除出队。当时我打电话过去问他情况,他对泡吧的事情闭口不提,再追问,他就会编出一些理由挂断电话。

  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后来的“兴奋剂事件”。2003年12月,张帅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被查处兴奋剂的球员,我到俱乐部想采访张帅,让他本人说明一下情况,并给他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表现出一个好的态度。当时俱乐部总经理杨祖武告诉我:“这小子性格有些怪,估计他不会接受采访,你们只能碰碰运气。”

  果然,张帅在看到我们的摄像机之后有些吃惊。看得出,他是碍于面子把我和摄像让到房间里。“这件事我不想说什么,况且你们也得先经过俱乐部同意……”听我说明来意,他本能地谢绝。

  后来经过说服工作后,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真正让我惊讶的是,张帅对采访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精辟的话语一气呵成,以至于我们在播出时几乎不用再作任何的编辑。那次的事情让我对张帅的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原来他貌似“很傻很天真”,其实他思路清晰,内心也是精明的。

  2005年,张帅入选了国家队。我去国家队采访碰到他,也仅仅是聊几句北京的事,一旦涉及国家队的采访,他立刻就会编一些借口逃避开。

  这种感觉、经历并不是我独有,另一位当年在国奥队采访的资深记者也表示,相识这么多年,与张帅的交流居然不超过十句话。

  张帅需要学会妥协

  张帅的个性比较强,但在与别人(包括俱乐部)沟通的时候更需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李晓明介绍说:“从理论上讲,每一名球员都是国安俱乐部资产的一部分。从感情上说,俱乐部也是把他们都看作集团的一分子,对所有人我们都会尽可能地关心、爱护。比如说,目前在国安队踢球的队员中,70%的外地户口都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中,这是很多队员在与俱乐部谈合同的时候最主要的诉求。像衣服、被褥甚至内衣我们都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清洗,从后勤方面尽可能地保障他们。但同时,队员也要理解俱乐部的难处,不能随便一个不如意就把矛盾激化。”

  事实上,当年的兴奋剂事件中,国安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积极沟通,说明了张帅“误服”的事情经过,使中国足协对他的处罚降到了最低限度。在那个事情中,如果没有俱乐部工作,张帅的禁赛期至于会延长很多,那样的话,他还能不能保持正常的竞技状态,甚至今天还能不能踢球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了。

  另一方面,预备队和一线队是一个整体,就连在香河基地的房间都不需要搬迁,只是训练被安排在另一块场地。一旦在预备队的状态恢复,很快又可以回到一线队。如果一名队员连这样的安排都不能接受的话,俱乐部的权利也就实在无从谈起了。作为我个人的立场,希望这个事情能有个双方都能满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