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永不言弃!33岁的奥恰洛夫虽败犹荣

2021-08-06 21:51  天目新闻(人民科技内容)

奥恰洛夫。图源 新华网

奥恰洛夫这令马龙赞叹的韧性,或许从他创造的一个另类记录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1/8决赛的第一局,奥恰洛夫对阵斯洛文尼亚选手托奇克,两人在战至10平之后,比分接连交替上升,十分焦灼。持续了26分钟后,斯洛文尼亚选手终于以33比31的战绩,险胜奥恰洛夫,而这个比分,也刷新了乒乓球11分制后的奥运记录。小小的桌上网球,愣是被奥恰洛夫打出了篮球比赛的效果。

奥恰洛夫与马龙。图源 新华网

私下里,奥恰洛夫可爱的个性也让他在互联网平台上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奥恰洛夫出生于乌克兰,父亲是前苏联乒乓球国手,从小其父便有意识地塑造起他的坚毅品格和强健体魄。在盛产天才型选手的欧洲乒坛,奥恰洛夫尤为勤勉,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与勤奋,挑起了欧洲乒乓球事业的大梁。

但是,偶尔勤奋也会有“歇火”的时候。17年,他为世锦赛准备充分,却在单打第四轮负于丹羽孝希,草草结束了他的征程。这样的结果,让踌躇满志的奥恰洛夫备受打击,为了纾解心中的郁闷,他决定向他的前辈波尔学习,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快乐乒乓”,然后便快乐地夺得了当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的冠军。“这就是竞技体育吧,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奥恰洛夫无奈地笑道。

当然,最为中国球迷津津乐道的,还是奥恰洛夫“潜水艇发球”和他独有的大招——“奥恰洛夫的喘息”。所谓“潜水艇发球”指的是奥恰洛夫独创的下蹲式发球,再配上他的一套颇具仪式感的动作,曾被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的年度50佳发明”。当然,这种发球方式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为了维持发球质量,据说奥恰洛夫每天都要花45分钟练习发球,在比赛期间,更会将发球作为热身的必备项目;至于“奥恰洛夫的喘息”则是由他的发力方式产生的。

7月30日晚,奥恰洛夫在苦战七局、逆转林昀儒获得单打铜牌后一度泪洒赛场。这一路走来,年龄增长伴随的精力不济,经年训练积攒下的累累伤病,欧洲好手相继凋零的孤单……这些个中辛酸,自在不言中。而奥恰洛夫靠着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一次次超越年龄的限制,战胜伤病的困扰,最终重回巅峰。如今,国人喜爱谈论国乒的强盛,谈论他对马龙的连败,但也正是有奥恰洛夫这样永不言败的运动员,才激励着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打磨技术、精益求精,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让更多人看见小球的魅力。

就像四年前,奥恰洛夫调侃时所说的那样,竞技体育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这又何尝不是竞技体育的迷人之处?一切皆有可能,无惧年龄,超越极限,奥运赛场上还有许许多多个奥恰洛夫,他们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诠释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纵然无法在奥运赛场上加冕,依然值得尊敬!

来源:天目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