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何以跑得如此飞快

2021-08-06 06:58  楚天都市报(人民科技内容)

科技进步的力量

田径场上,特别是短跑项目上分秒的突破,背后承载了更多科技进步的力量。这些年来,中国田径队引进了不少顶尖的训练辅助设备,如气动阻力仪、短跑测力台等,帮助教练员更为精准地把握训练细节,提高训练质量。

亨廷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只是2%的教练,我不是那个98%的教练。”亨廷顿所指那个98%的教练,就是各种科技训练手段。“就像F1赛车,每一场比赛之前都需要对车的各个部位进行最终的调整,这正是我在做的。我们用科技的手段,帮助运动员找到最好的技术与状态。”

细节决定成败,苏炳添多年前在调整起跑动作时,最初没有按照亨廷顿的建议用尺子去量,而是仅凭感觉,最终导致了训练效果不太理想。“在吸取了经验教训后,我现在起跑都要用尺子量,以达到最佳距离。”苏炳添说。

除此之外,在运动员的营养补进、训练恢复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田径队也已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这些都成为助力运动员取得佳绩的重要力量。苏炳添在一篇剖析中国短跑发展的论文中也感叹,“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方方面面都做到位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期待更多的惊喜

在绿茵场上,36岁C罗自律到变态的故事,在欧洲杯期间曾在朋友圈刷屏。当时就有田径人说,32岁的苏炳添就是田径场上的C罗,他的自律也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苏炳添的父亲苏照华在追记爱子这一路走过来的经历时表示,体校的训练很枯燥,阿添曾想退学;几年前,他遇到了成绩上不去的瓶颈,也想过退役……“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训练,很苦,很枯燥;特别是几次遭遇肌肉拉伤,给他不少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虽然他很少对家人说训练时的辛苦和比赛上的压力,但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他总在不断地战胜自己。”苏照华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