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北冰南展,申办冬奥的第二战场

2014-12-15 08:02:03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 明 选稿:实习生管丹蕾

  原标题:北冰南展,申办冬奥的第二战场

  

  两场冰上盛会都选择在上海举行

  上周六,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在东方体育中心拉开了战幕,在距离这里不到5公里的地方,一个名叫“上海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的比赛也在三林地区静悄悄地开幕了。

  一个是官方举办、世界级别的对决,一个是个人承办、青少年当主角的较量,两场冰上盛会的举行,都选择在了上海。这一看似偶然的安排,却蕴含着一定的深意,而这无不与中国正在申办的2022年冬奥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扬,在上海首吃“螃蟹”

  冬奥会冠军杨扬或许没有想到,她的一个创意举动,吃到了冰上项目个人办赛的第一个螃蟹,而地点就选择在上海。

  二十多天前,中国官方宣布,全面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的比赛赛事审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政策一出,杨扬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在上海举办一场“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以前,只要比赛冠上‘国际’两个字,都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站在三林飞扬运动中心的冰场上,刚刚从摩纳哥参加完国际奥委会会议归来的杨扬对本报记者说:“以前是必走的程序。但是,现在不用了。”

  在记者眼前,这场“上海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与5公里外的那场比赛水准还有很大差距:清一色的青少年选手显得有些稚嫩。他们来自上海、哈尔滨、七台河、青岛等专业少体校和业余滑冰俱乐部,水平参差不齐,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赛事标准,还有一些距离。而场边观众稀稀疏疏,看台上大多数是参赛孩子的家长。

  尽管如此,场外冷清的气氛丝毫没有影响冰上的火花四溅,一个个矫捷的身影竞相体验着速度的魅力,比赛特别设置的“8字两圈滑”和“眼镜滑”更是让小小的少年选手们着迷。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个人)办赛。”杨扬说,“今年,因为时间的原因,邀请来的参赛人数有限。明年,我准备向世界一些知名滑冰俱乐部发出邀请。”看起来,杨扬对办好这项比赛信心十足,而之所以将比赛选择在上海举行,当然与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有莫大的关系,这里的小学员们越来越爱学习滑冰,他们成为杨扬举办比赛的动力。“冰上项目在上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杨扬说。

  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这座南方城市并不具备冰雪运动的自然基础。然而,最近几年,滑冰、滑雪、冰球和冰壶等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沪上青少年欢迎,很多家长改变观念,将孩子送到滑冰俱乐部接受“挫折锻炼”。与此同时,国际冰联和国际滑联相继将比赛落户上海,更是促进了冬季运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上海的冬季运动已经生根发芽。”

  上海,与申奥南北呼应

  沪上冰迷或许记得,从2011年开始,上海逐渐成为国际冰上赛事运动中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海与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张家口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申办冬奥的一张名片。”上周,在思南路举行的《永不停息的激情》图片展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凤朝对记者说,上海已经成为申办冬奥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周五,《永不停息的激情》图片展在上海揭幕,近300张图片再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况,展现京张两地的城市风貌,为北京申办冬奥助力。而来自北京的主办方将展览选择在上海,也是别有一番深意。“上海正在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赛,通过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将向外界展示中国的冬季运动文化。”张凤朝说,“上海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城市,这次展览选在上海举行,也是支持北京申办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外界能更多地了解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想法和目的。”

  利用国际赛事,展开体育外交,这正是北京奥申委的愿望。在这次图片展上,国际滑联理事马图斯和国际滑联技术官员胡戈均应邀出席。作为国际滑联级别较高的官员,他们颇有兴致地了解了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对申办冬奥会所倾注的热情。“对国际奥委会和委员们来说,借着他们在上海比赛的机会,增加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冰雪运动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北京奥申委的官员对记者说。

  而杨扬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更是十分认可“上海是申办前的主要阵地”这一说法。“可能有人会说,很多比赛应该放在北京举行,但是,比赛是在申办前都确定下来,是不能更改的。对国际奥委会委员来说,北京也好,上海也好,都是在中国。虽然是北京在申办(冬奥),但是对于整个国际奥委会来说,是对整个中国进行投票。”因此,上海成功办赛,将给国际社会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将认可我们的能力。”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北冰南展,申办冬奥的第二战场

2014年12月15日 08:02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北冰南展,申办冬奥的第二战场

  

  两场冰上盛会都选择在上海举行

  上周六,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在东方体育中心拉开了战幕,在距离这里不到5公里的地方,一个名叫“上海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的比赛也在三林地区静悄悄地开幕了。

  一个是官方举办、世界级别的对决,一个是个人承办、青少年当主角的较量,两场冰上盛会的举行,都选择在了上海。这一看似偶然的安排,却蕴含着一定的深意,而这无不与中国正在申办的2022年冬奥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扬,在上海首吃“螃蟹”

  冬奥会冠军杨扬或许没有想到,她的一个创意举动,吃到了冰上项目个人办赛的第一个螃蟹,而地点就选择在上海。

  二十多天前,中国官方宣布,全面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的比赛赛事审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政策一出,杨扬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在上海举办一场“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以前,只要比赛冠上‘国际’两个字,都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站在三林飞扬运动中心的冰场上,刚刚从摩纳哥参加完国际奥委会会议归来的杨扬对本报记者说:“以前是必走的程序。但是,现在不用了。”

  在记者眼前,这场“上海国际短道速滑公开赛”,与5公里外的那场比赛水准还有很大差距:清一色的青少年选手显得有些稚嫩。他们来自上海、哈尔滨、七台河、青岛等专业少体校和业余滑冰俱乐部,水平参差不齐,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赛事标准,还有一些距离。而场边观众稀稀疏疏,看台上大多数是参赛孩子的家长。

  尽管如此,场外冷清的气氛丝毫没有影响冰上的火花四溅,一个个矫捷的身影竞相体验着速度的魅力,比赛特别设置的“8字两圈滑”和“眼镜滑”更是让小小的少年选手们着迷。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个人)办赛。”杨扬说,“今年,因为时间的原因,邀请来的参赛人数有限。明年,我准备向世界一些知名滑冰俱乐部发出邀请。”看起来,杨扬对办好这项比赛信心十足,而之所以将比赛选择在上海举行,当然与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有莫大的关系,这里的小学员们越来越爱学习滑冰,他们成为杨扬举办比赛的动力。“冰上项目在上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杨扬说。

  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这座南方城市并不具备冰雪运动的自然基础。然而,最近几年,滑冰、滑雪、冰球和冰壶等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沪上青少年欢迎,很多家长改变观念,将孩子送到滑冰俱乐部接受“挫折锻炼”。与此同时,国际冰联和国际滑联相继将比赛落户上海,更是促进了冬季运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上海的冬季运动已经生根发芽。”

  上海,与申奥南北呼应

  沪上冰迷或许记得,从2011年开始,上海逐渐成为国际冰上赛事运动中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海与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张家口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申办冬奥的一张名片。”上周,在思南路举行的《永不停息的激情》图片展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凤朝对记者说,上海已经成为申办冬奥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周五,《永不停息的激情》图片展在上海揭幕,近300张图片再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况,展现京张两地的城市风貌,为北京申办冬奥助力。而来自北京的主办方将展览选择在上海,也是别有一番深意。“上海正在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赛,通过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将向外界展示中国的冬季运动文化。”张凤朝说,“上海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城市,这次展览选在上海举行,也是支持北京申办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外界能更多地了解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想法和目的。”

  利用国际赛事,展开体育外交,这正是北京奥申委的愿望。在这次图片展上,国际滑联理事马图斯和国际滑联技术官员胡戈均应邀出席。作为国际滑联级别较高的官员,他们颇有兴致地了解了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对申办冬奥会所倾注的热情。“对国际奥委会和委员们来说,借着他们在上海比赛的机会,增加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冰雪运动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北京奥申委的官员对记者说。

  而杨扬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更是十分认可“上海是申办前的主要阵地”这一说法。“可能有人会说,很多比赛应该放在北京举行,但是,比赛是在申办前都确定下来,是不能更改的。对国际奥委会委员来说,北京也好,上海也好,都是在中国。虽然是北京在申办(冬奥),但是对于整个国际奥委会来说,是对整个中国进行投票。”因此,上海成功办赛,将给国际社会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将认可我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