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运会“冠军”背后的奥秘
2014年11月28日 14:4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 解放日报:市运会“冠军”背后的奥秘
11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落下帷幕,各个奖项也各有归属。浦东新区以266.625枚(包括输送人才数目的折算)金牌、6847.625分获得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金牌、总分双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卫冕。
除了行政区域广泛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外,浦东新区常年保持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龙头老大的位置,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体教结合硕果累累
培养出陈欣怡的浦东游泳队这次市运会再次有出色表现,不仅拿下了38枚金牌蝉联游泳比赛的第一,还为浦东新区水球和现代五项两个项目临时“贡献”了队员,并且拿回了5枚金牌。总共43枚金牌入账,成为浦东新区代表团最大的功臣。
浦东游泳队的强大,得益于这么多年来“一条龙”的布局。游泳队成立十多年来,新区6所中小学建立了游泳苗子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分别是浦明师范附小、白玉兰小学、洋泾东校、进才北校、上南中学和进才中学,这6所学校支撑了浦东青少年游泳的基础。在今年市运会首度评选的30名“未来之星”中,洋泾东校就有7名游泳班的学生榜上有名。
同样受惠于“一条龙”培养模式的,还有前国手李国君带来的浦东排球。从当年只有高中队到现在“李国君排球学校”在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进才实验学校、进才中学“一条龙”,李国君走出了一条培养排球人才的光明大道。这届市运会上,浦东排球队拿到了各个组别80枚金牌中的11枚。
社会办训成增长点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今年的市运会,社会办训的机构成为了孕育体育后备人才的“试验田”。从第十二届市运会时的4家社会办训机构到今年的30多家,上海体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试验田里,浦东新区初尝甜头。本届市运会,浦东新区几个新的增长点,都来自于社会办训的项目。马术是今年市运会新设的项目,浦东新区签下了乐派特马术俱乐部和辉煌马术俱乐部的小运动员参加比赛,最终获得1金2银3铜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跆拳道的比赛,代表浦东新区参赛的是巨龙武术搏击俱乐部,俱乐部里的业余小运动员们不负众望,拿到了浦东新区跆拳道项目历史上的第一块市运会金牌。
空白点的填补,来自于这些社会办训机构的热情和付出,浦东新区对于这些机构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扶持。据悉,在市运会奖励方法中,浦东新区将对高尔夫、马术这两个高投入的社会办训项目进行6倍的奖励,对于其他社会办训的项目进行3倍的奖励。
这些年来,浦东新区的社会办训机构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李国君排球学校、丛学娣篮球俱乐部、林娜丁松乒乓球俱乐部,浦东新区在近10年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教练员前来创业,以他们个人名义创办的俱乐部作为社会办训的中坚力量,为培养上海的后备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冬奥冠军杨扬创办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承担着为浦东新区培养冰上项目人才的重任,假以时日,在4年后的市运会上,冰上项目将成为浦东新区新的“创收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