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上马运营方已做好亏本准备 比赛期间救治23人

2014-11-3 10:38:3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轶 选稿:奚亮

原标题: 八人团队主导“上马转型” 上海已在形成马拉松氛围

  ■ 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3.5万人雨中开跑

  ■ 赛事主办方曾因天气做好取消预案

  ■ 后勤保障工作获跑友好评

  根据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计时点都有成绩的比赛完成率为:半 程马拉松约97%,全程马拉松约96%。图为参赛选手正经过静安寺赛段。早报记者 孙湛 图

  作为志愿者的谢晖(右)在终点为跑友送水送香蕉。

  没有雾霾再加上适宜的气温,11月2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成为这座城市最律动的脉搏。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参赛者一起用脚步感受健康的快乐,同样也体会到了不断向前的城市气质。由企业运营的全新上海马拉松也在开始新的转型。

  全马完赛率高达96%

  体育赛事“看天吃饭”的尴尬在过去一个月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对于热爱奔跑的人们来说,一个好天气真的意味着很多。

  对于上海马拉松主办方而言,今年初就开始酝酿赛事提前一个月,这也是在纵观十多年的气象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毕竟良好的空气质量和适宜的比赛温度对于参赛者而言是最好的帮助。

  开赛前的一场小雨没有浇灭3.5万名参赛者的热情,相反空气质量良好,16-19摄氏度的气温让所有人都能惬意奔跑。“对于喜欢长跑的人来说,没什么比一场小雨更加舒服,良好的气温也为创造好成绩打下了基础。”来自南非的冠军选手史蒂芬·莫克卡以2小时08分43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这只比他职业生涯最佳成绩慢了10秒钟,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德米斯·提吉斯特·图发也以2小时21分52秒的成绩于女子组折桂。男女冠军双双刷新赛会纪录,这也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19年以来最佳成绩。

  好天气也让不少普通跑友刷新了个人的最佳成绩。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计时点都有成绩的比赛完成率为:半程马拉松约97%,全程马拉松约96%,也几乎创造了又一项纪录。空气良好、气温舒适,上马科学的赛程调整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上海还在一天之前就启动了环保临时保障措施,停工了一些高污染作业。

  在上马运营方东浩兰生赛事公司的总经理周瑾看来,把雾霾归结到任何一项赛事中都有欠公允,但他们进行了多种预案,希望把最透明的信息提供给每一位参赛者,未来也在计划结合环保公益的推广活动。

  一位赛事工作人员也告诉早报记者,这一次赛事的各项预案中甚至包括遭遇空气质量红色预警时取消比赛的应急措施,“跑马拉松是为了健康,所以我们希望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还好我们和所有参赛者的努力也赢得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运营方已做好亏本的准备

  这几年来,马拉松热在中国迅速升温。今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含半程)更是增加11场达到全年50场的规模,更别提各种类型不一的路跑赛事。

  由此衍生的马拉松经济也成为众多商家不愿错过的机会。作为国际田联的顶级路跑赛事,上马就成为不少品牌和商家的营销舞台。多达18家赞助商希望能通过上马展现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去年北京马拉松营收高达3000万元,也让人们惊叹马拉松赛事的吸金能力。

  以此推算,上海马拉松赛的营收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数字。据悉,耐克公司今年的赞助金额(包括物料)在1000万至1200万元之间。不过对于今年以企业办赛的上马而言,盈利并不是最急迫的问题。从过往的政府办赛,转型为企业办赛,上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转型。

  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一项参赛者高达3.5万人的赛事,运营方的东浩兰生赛事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8位。赛事公司担负着赛事的运营,但周瑾也承认作为超大规模的顶级赛事,同样离不开政府和各行各业的投入运转,来自公安、卫生、城市建设管理、交通等各个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以及3000余人的保障团队和志愿者们才让赛事能够真正有效安全地运转起来。“任何大型赛事都有着公益性,而企业办赛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

  这一点也受到了众多跑友的认可,“我连续三年在全国参加各项马拉松赛事,但上海马拉松是我每年必跑的赛事,这么多年来,这里全程60元的报名费是全国最低的。”来自湖北的参赛者王贤可告诉早报记者。这一点连周瑾自己也深有体会,“很多跑友告诉我们,上马的报名费相比其他赛事真的太超值了。”

  这背后是上马做好了今年亏本的准备,用周瑾的话来说,他们办上马不以简单的赚钱为考量。他们的目标是把上马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文明化、都市化和时尚化特点,与众不同的马拉松赛事,毕竟这是一项属于这个城市和这么多参赛者的赛事。

  赛事公司管理也让上马变得更加带有企业运营的影子,从明年开始上马将打造一系列的上马系列赛,考虑引进积分制等各种环节……

  整个比赛共救治23人

  过去几年,上海马拉松是广受参赛者推崇的国内马拉松赛事,但要知道这项持续6个小时的比赛,却包含着更多小时的努力。

  和大多数志愿者以及保障人员一样,作为赛事急救总调度的夏业凯在凌晨4点就出发前往自己的指定位置,一待就是近10个小时,饿和累一直是常态。而在此前,他和自己的同事们已经经历了数月的急救训练,“我们和每一个投入上马的工作者一样,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比赛和参赛者。”在医疗保障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整个比赛期间共救治23人,送院治疗5人,都因救治及时,没有大碍。

  因为体力透支,从山东赶来参赛的选手刘宇在冲线过后一度瘫倒在地,但仅仅3分钟后,医疗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帮他进行了详细的诊治,“我不得不说,上海马拉松赛这样的保障让我感觉丝毫不输柏林、纽约这样的顶级马拉松。”

  一场马拉松赛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意志力,同样考验着赛事的组织者和那些城市的志愿者们。

  尽管比赛伊始一度有雨,选手们也在起点处留下了一次性雨衣等垃圾,但60名环卫工人和80名专门的环保志愿者都参与到了垃圾回收的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前国脚谢晖昨天中午也现身上海马拉松终点,他作为本次上海马拉松志愿服务者的一员为跑友服务。谢晖表示,这次他原本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但是,前不久在德国的一场元老赛中拉伤了大腿,所以无法踏上今年“上马”的赛道。这次上马与PP租车合作特别组织了“送跑友回家”活动。谢晖和公益志愿者在终点处不但为跑友送上水和香蕉,还专门告诉一些没有经验的跑友如何在马拉松后调整身体,并引领身体不适的跑友来到停车场,送他们回家休息。

  “今年的上海马拉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一早的雨一度令我猜想会不会有人退赛,但我看到了这么多人微笑着冲过终点,我知道,这座城市已经在形成一个马拉松的氛围。”作为上海马拉松的观摩嘉宾,法国罗阿大区的田联主席法拉利透露,上海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我们正在和上海方面商谈赛事互派业余选手参赛,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人通过马拉松获得快乐。”而赛事组委会也公布了参赛选手“喜爱‘上马’的十个理由”的问卷调查结果。最终,“喜欢上马的沿路美景”成为喜爱上马的第一大理由。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上马运营方已做好亏本准备 比赛期间救治23人

2014年11月3日 10:38 来源:东方早报

原标题: 八人团队主导“上马转型” 上海已在形成马拉松氛围

  ■ 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3.5万人雨中开跑

  ■ 赛事主办方曾因天气做好取消预案

  ■ 后勤保障工作获跑友好评

  根据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计时点都有成绩的比赛完成率为:半 程马拉松约97%,全程马拉松约96%。图为参赛选手正经过静安寺赛段。早报记者 孙湛 图

  作为志愿者的谢晖(右)在终点为跑友送水送香蕉。

  没有雾霾再加上适宜的气温,11月2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成为这座城市最律动的脉搏。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参赛者一起用脚步感受健康的快乐,同样也体会到了不断向前的城市气质。由企业运营的全新上海马拉松也在开始新的转型。

  全马完赛率高达96%

  体育赛事“看天吃饭”的尴尬在过去一个月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对于热爱奔跑的人们来说,一个好天气真的意味着很多。

  对于上海马拉松主办方而言,今年初就开始酝酿赛事提前一个月,这也是在纵观十多年的气象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毕竟良好的空气质量和适宜的比赛温度对于参赛者而言是最好的帮助。

  开赛前的一场小雨没有浇灭3.5万名参赛者的热情,相反空气质量良好,16-19摄氏度的气温让所有人都能惬意奔跑。“对于喜欢长跑的人来说,没什么比一场小雨更加舒服,良好的气温也为创造好成绩打下了基础。”来自南非的冠军选手史蒂芬·莫克卡以2小时08分43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这只比他职业生涯最佳成绩慢了10秒钟,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德米斯·提吉斯特·图发也以2小时21分52秒的成绩于女子组折桂。男女冠军双双刷新赛会纪录,这也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19年以来最佳成绩。

  好天气也让不少普通跑友刷新了个人的最佳成绩。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计时点都有成绩的比赛完成率为:半程马拉松约97%,全程马拉松约96%,也几乎创造了又一项纪录。空气良好、气温舒适,上马科学的赛程调整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上海还在一天之前就启动了环保临时保障措施,停工了一些高污染作业。

  在上马运营方东浩兰生赛事公司的总经理周瑾看来,把雾霾归结到任何一项赛事中都有欠公允,但他们进行了多种预案,希望把最透明的信息提供给每一位参赛者,未来也在计划结合环保公益的推广活动。

  一位赛事工作人员也告诉早报记者,这一次赛事的各项预案中甚至包括遭遇空气质量红色预警时取消比赛的应急措施,“跑马拉松是为了健康,所以我们希望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还好我们和所有参赛者的努力也赢得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运营方已做好亏本的准备

  这几年来,马拉松热在中国迅速升温。今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含半程)更是增加11场达到全年50场的规模,更别提各种类型不一的路跑赛事。

  由此衍生的马拉松经济也成为众多商家不愿错过的机会。作为国际田联的顶级路跑赛事,上马就成为不少品牌和商家的营销舞台。多达18家赞助商希望能通过上马展现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去年北京马拉松营收高达3000万元,也让人们惊叹马拉松赛事的吸金能力。

  以此推算,上海马拉松赛的营收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数字。据悉,耐克公司今年的赞助金额(包括物料)在1000万至1200万元之间。不过对于今年以企业办赛的上马而言,盈利并不是最急迫的问题。从过往的政府办赛,转型为企业办赛,上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转型。

  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一项参赛者高达3.5万人的赛事,运营方的东浩兰生赛事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8位。赛事公司担负着赛事的运营,但周瑾也承认作为超大规模的顶级赛事,同样离不开政府和各行各业的投入运转,来自公安、卫生、城市建设管理、交通等各个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以及3000余人的保障团队和志愿者们才让赛事能够真正有效安全地运转起来。“任何大型赛事都有着公益性,而企业办赛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

  这一点也受到了众多跑友的认可,“我连续三年在全国参加各项马拉松赛事,但上海马拉松是我每年必跑的赛事,这么多年来,这里全程60元的报名费是全国最低的。”来自湖北的参赛者王贤可告诉早报记者。这一点连周瑾自己也深有体会,“很多跑友告诉我们,上马的报名费相比其他赛事真的太超值了。”

  这背后是上马做好了今年亏本的准备,用周瑾的话来说,他们办上马不以简单的赚钱为考量。他们的目标是把上马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文明化、都市化和时尚化特点,与众不同的马拉松赛事,毕竟这是一项属于这个城市和这么多参赛者的赛事。

  赛事公司管理也让上马变得更加带有企业运营的影子,从明年开始上马将打造一系列的上马系列赛,考虑引进积分制等各种环节……

  整个比赛共救治23人

  过去几年,上海马拉松是广受参赛者推崇的国内马拉松赛事,但要知道这项持续6个小时的比赛,却包含着更多小时的努力。

  和大多数志愿者以及保障人员一样,作为赛事急救总调度的夏业凯在凌晨4点就出发前往自己的指定位置,一待就是近10个小时,饿和累一直是常态。而在此前,他和自己的同事们已经经历了数月的急救训练,“我们和每一个投入上马的工作者一样,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比赛和参赛者。”在医疗保障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整个比赛期间共救治23人,送院治疗5人,都因救治及时,没有大碍。

  因为体力透支,从山东赶来参赛的选手刘宇在冲线过后一度瘫倒在地,但仅仅3分钟后,医疗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帮他进行了详细的诊治,“我不得不说,上海马拉松赛这样的保障让我感觉丝毫不输柏林、纽约这样的顶级马拉松。”

  一场马拉松赛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意志力,同样考验着赛事的组织者和那些城市的志愿者们。

  尽管比赛伊始一度有雨,选手们也在起点处留下了一次性雨衣等垃圾,但60名环卫工人和80名专门的环保志愿者都参与到了垃圾回收的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前国脚谢晖昨天中午也现身上海马拉松终点,他作为本次上海马拉松志愿服务者的一员为跑友服务。谢晖表示,这次他原本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但是,前不久在德国的一场元老赛中拉伤了大腿,所以无法踏上今年“上马”的赛道。这次上马与PP租车合作特别组织了“送跑友回家”活动。谢晖和公益志愿者在终点处不但为跑友送上水和香蕉,还专门告诉一些没有经验的跑友如何在马拉松后调整身体,并引领身体不适的跑友来到停车场,送他们回家休息。

  “今年的上海马拉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一早的雨一度令我猜想会不会有人退赛,但我看到了这么多人微笑着冲过终点,我知道,这座城市已经在形成一个马拉松的氛围。”作为上海马拉松的观摩嘉宾,法国罗阿大区的田联主席法拉利透露,上海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我们正在和上海方面商谈赛事互派业余选手参赛,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人通过马拉松获得快乐。”而赛事组委会也公布了参赛选手“喜爱‘上马’的十个理由”的问卷调查结果。最终,“喜欢上马的沿路美景”成为喜爱上马的第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