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开播,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2014年7月25日 16:25 来源:东方网
6月28日21:10,由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委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力打造、东方卫视与乐视网联合出品的中国首档少年团队成长励志真人秀节目——《我们一起来!》在东方卫视闪亮登场。节目首期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引发了深刻的教育思考。
孩子爱把体育教师当偶像
周六21:10的黄金档时段,东方卫视播出一档以青少年为群体、弘扬“阳光运动、健康成长”理念的体育综艺节目,得到广泛赞同。
据《我们一起来!》节目总导演郭炜华介绍,节目以20人21足绑腿跑作为竞技载体,通过实地选拔、网络赛区、地区推荐等多种形式的组合,生动展现“00后”学生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沈建华教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她第一时间观看了《我们一起来!》节目的首播。她感言,在当下综艺节目以婚恋、养生等为主导的收视环境中,上海广播电视台与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委会通力合作,与上海市教委等部门紧密配合,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展现中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采,非常难能可贵。沈建华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此背景下,《我们一起来!》节目的推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怀。
属于孩子们的节目
上海梅陇中学校长卫洪光认为,“我们一起来!”节目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档弘扬“健康第一”理念而且是属于孩子们的节目。眼下,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非常依赖新媒体等方式的交流,却缺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内驱力,而体育恰恰是能将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有效载体。《我们一起来!》节目从绑腿跑这一体育项目出发,寓教于乐,让更多学生在观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学会合作,不断成长,这对当下的教育很有启发。
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认为,从首期播出的《我们一起来!》节目来看,节目非常真实地展现了不同地区初中生们的真实生活,展现了他们如何把一个“个性的我”变成团队的“我们”,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郭雄说,也许这一节目可以被看作是“00后”在屏幕上的第一次集体亮相。通过节目,他希望从中看到这些“00后”们的可贵勇气、交流互助和共同进步。
上海嘉定二中校长周凤林在看完《我们一起来!》首期节目后,欣喜地说,节目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真实性很强,非常生活化;第二,思想性强,向青少年传递了团队协作的正能量;第三,教育性强,巧妙地展现了体育的育人功能。
上海光明中学体育教师李文耀说,从《我们一起来!》节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绑腿跑这一项目淡化了体育的竞技性,而更加重视该项目的生活性和娱乐性。由此也给人以启迪:同样是跑可以是绕着操场枯燥的跑,也可以像节目当中的绑腿跑一样,队员们兴致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生活和比赛当中。虽然孩子们会跌倒,但他们爬起来又继续,这就是体育永不放弃的精神。李文耀说,上海正在深入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大力倡导体育项目以兴趣为引导,以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为载体,通过一些技能学习和相关身体素质的练习达到“健身育人”的目的,节目所倡导的理念与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也是高度一致的。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说,《我们一起来!》节目内涵丰富,从一个看似简单的集体运动,逐渐过渡到团队合作这样一个大主题上,很好地诠释了“我们一起来!”的理念,即一起来运动,一起来协作,最终一起来成长。
“比的不是成绩,而是成长”
在6月28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倒计时30天主题活动上,上海浦东新区林苑小学陆志英老师被授予上海市“十佳活力园丁”荣誉称号。她说,绑腿跑这个项目看似简单,其实很有难度。在林苑小学,绑腿跑一直是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的传统项目。对于该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第一学期运动会上,就有家长与孩子的绑腿亲子跑,到了第二学期,绑腿跑的对象就变成了两个学生,主题是“我能带谁跑”;到了更高年级,进一步升级为与伙伴跑。陆志英说,她在《我们一起来!》节目中看到孩子们经历了成功、挫折和失败,在这一过程中,绑腿跑的协作理念得到充分发扬。“比的不是成绩,而是成长”这句话,会让孩子们有更深感悟。
看完首期《我们一起来!》,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洪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孩子们渴望成长,这也引发了他的思考,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转型,回应孩子们的期待,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在沈洪看来,节目向青少年传递着“自信、合作、快乐、成长”这四部曲的价值观。
用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朱建华老师的话来说,《我们一起来!》节目,反映了“阳光伙伴”这一主题,所谓“阳光”,就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具有阳光风貌;所谓“伙伴”,就是希望孩子学会团结协作。他认为,节目将教育、成长、生活等融为一体,是一部值得孩子和家长收看的好节目。
6月28日晚,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凌岭第一次收看《我们一起来!》节目,便被节目所吸引。节目一开始,有一个“大声说出来”的环节,让凌岭印象深刻。凌岭说,那些孩子原本都是羞怯而胆小的,在节目组的鼓励下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他们的童言无忌,也让我们这些成人有着更多的思考。
上海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教师张莉说,收看《我们一起来节目!》时,她被孩子们那股一往无前的斗志、奔跑时仿若一人的默契深深感染。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这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荣誉和羞愧。但是无论是输是赢,这些都给孩子们上了终身受益的一课,让他们在激烈的运动中明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比赛中学会合作,学会坚强。其实,这些收获,远比名次更重要。张莉说,近年来,不少学校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师,真心希望更多小伙伴们一起来参与体育运动,“我们一起来”,感受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梁建敏在看完《我们一起来!》首期节目后认为,节目有三大特点:第一,呈现了绑腿跑这一集体活动的魅力,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第二,体现了体育是育人的有效载体;第三,用纪实手段展现了青春花季。梁建敏说,他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了自信,在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中成长。“可见体育不仅能让学生们展现出勇于拼搏、向上奋进的精神风貌,更能促进他们在体能、体魄、心理、生理上的共同发展。”梁建敏认为,“团队协作”、“我能行”、“我运动我快乐”、“我们是健康的”、“为了梦想向前向前”,这些都是《我们一起来!》传递出的快乐、健康、阳光的青春正能量。他说,《我们一起来!》呈现的是孩子们的运动,展现了孩子们的生动,看完后令人感动,最终能促使观众们一起互动。
《我们一起来!》节目总导演郭炜华介绍说,为了拍摄节目,东方卫视的100人摄制团队辗转全国10万多公里,去过沙滩、沙漠,也曾遭遇连续大雨和漫天沙尘暴。虽然去的地区不同,各中学的软硬件条件也千差万别,但孩子们对于绑腿跑、对于运动、对于成长都有着无限渴求。郭炜华说,自己的女儿正值初中,也处在青春叛逆期。“他们这代孩子都很‘宅’,学习空下来就喜欢与电子产品为伴。我希望她也能多做运动,节目也可算作是送给她和同龄人们的特殊礼物。”
让学生体验课堂外的精彩
上海省吾中学学生陆磊在观看《我们一起来!》节目后感言,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手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时间却不断缩水,这也正是广大青少年面对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一起来!》中的‘绑腿跑’项目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在活动中的协作团结能力等。”让陆磊印象深刻的是,在节目中,他发现很多喜悦的面容。”我相信他们即使是失败了,也能一样笑对,这种尽全力、遇到阻力依旧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的决心,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或许我们不能乐在其中,但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团结一致,追逐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吧,这里也有乐趣!”
在首期《我们一起来!》节目中,上海青浦一中的学生蔡茹怡发现,福建四所学校在备战过程中各显神通。霞浦三中通过沙排,练就同学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福鼎五中,加强在海上练习帆船,锻炼出卓越的平衡力,希望在陆地上奔跑时赛出犹如帆行大海般的敏捷迅速;宁德三都澳高能学校,则由明星呐喊助威,全程训练,不仅强化了能力,更是鼓足信心。蔡茹怡说,这说明获得成功的方式会是多样的,犹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般。关键是要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不但在竞技比赛中能运用,更可以将其迁移至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的学生袁钰看完《我们一起来!》节目,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孩子在赛场上奔跑着挥洒汗雨的样子。“他们向着相同的目标前进,奋斗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也挥之不去。比起课堂内的学习,这种20人21足的游戏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外的精彩,让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与融合,更加培养了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