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00指数”公布 沪市民总体表示满意
2014年5月29日 18:29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奚亮5月29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体育局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简称“300指数”)。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为“满意”。
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从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方面对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共有36个量化指标,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7个指标系首次纳入。
201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综合指数为250分,其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90分,“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1分,分别比去年增加了3分和5分,均处于绿色“满意”区域;“运动参与”发展指数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得分为79分,比去年增加18分,处于蓝色的“比较满意”区域。
2013年,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上加大投入,本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06949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0m2(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全年新建72条百姓健身步道、27个百姓健身房和8个百姓游泳池,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为86.6%。87.6%的居民住所与健身设施的路程在30分钟以内,抽样调查显示,市民对于健身环境满意度达到90.6%。
“运动参与”发展指数飙升18分,得益于“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和“科学健身指导”指标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由上年的“一般”跃升至“满意”。2013年,市和区县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6065场(次),较2012年增加11.9%,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催生了体育社团的发展,2013年,本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18个,体育健身团队23813支,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139.3支,较2012年增长69.3%;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40163名,占常住人口的1.94‰。在所有团队中,数量排名前10位的健身项目类别分别是广场舞(含排舞)、篮球、健身操、太极拳、羽毛球、广播操、乒乓球、木兰拳、棋类和跑步(含步行),健身操舞类项目最受市民欢迎。
从这两年发布的“300指数”评估结果和趋势来看,在“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调查中,市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场地设施硬件”及“场地设施分布”,分别为92.3%和90.5%,比上年(分别为90.2%和88.7%)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试点“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7个区中,满意度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增幅比其他区县高2.3%,显示出“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对有效改善本市体育设施布局合理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在“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中,“体质测试服务网络”由2012年的“一般”上升为“满意”。2013年全市实现了17个区(县)一级的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新建普陀、闸北、黄浦、奉贤、长宁、金山区6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各级市民体质监测站点全年共为107603名市民进行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中体质达标率为95.5%。
在体质健康发展指数的监测下,体质达标的情况受到普遍重视,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持稳定,综合评价达标率为89.2%,其中小学为92.1%,初中为86.1%,高中为84.4%,小学、初中与上年持平,高中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优良率为64.2%,其中小学为67.3%,初中为63.0%,高中为54.3%,小学、初中与上年持平,高中低于上年1.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