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全运年兴奋剂再度泛滥 生物工程引发世界性难题

2013年8月25日 08: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选稿:余燕

  基因工程或催生“人造运动员”

  据记者了解,如今检测血液回输的方法日趋成熟,生物护照的建立更是大势所趋,但这一切技术手段在“高科技兴奋剂”面前还不足以彻底剔除体育道德层面上的“毒瘤”——基因兴奋剂所带来的巨大威胁,是国际反兴奋剂组织未来10年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基因兴奋剂起源于基因治疗技术,遗传学和医学专家通过修饰相关基因治疗人体疾病,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基因疗法在刺激肌纤维生长、加速韧带、肌腱和受伤关节恢复方面的临床效果,吸引了一些为提高运动成绩不惜铤而走险的运动员,有运动员甚至开价10万美元要求进行基因治疗。由于没有任何异常物质进入患者血液,当时的血检和尿检无法查出实施过基因治疗的痕迹。”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基因研究组组长西奥多·弗里德曼博士今年6月造访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他在“反基因和细胞兴奋剂研讨会”上发言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2001年启动了对基因疗法进入体育领域的讨论,2003年《禁用药物名单》中增加了禁止使用基因兴奋剂的规定,但至今为止,任何体育赛事中均未实施过基因兴奋剂检测。”

  将经过选择的一部分带有特定DNA密码(可促进肌肉生长或提高耐力)的基因植入人体,人体的运动能力便会相应增强。目前,已经有科学家预测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转基因运动员”出现,而类似于“机械战士”的“转基因运动员”,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关于奥林匹克甚至体育运动的传统概念。

  英国医学家耶萨利斯认为,人类基因重组计划的成功,将使生物技术公司购买运动天才的基因密码成为现实,“就像调配一杯鸡尾酒,我们在实验室就可以制造出称霸赛场的运动员,体育比赛或许会变成生物学的竞争,而且这是传统兴奋剂检测很难涉及的领域。”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提供的编译资料表明,“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不用通过多重肌肉组织活体检测,而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和唾液就可以确定运动员是否使用基因兴奋剂。”弗里德曼介绍说:“这项检测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令人感到鼓舞的是,我们找到了异体基因被植入体内的证据,但现在的问题不是研发出检测方法就算成功,我们还要在法庭或仲裁庭上对检测结果的确定性进行有效证明,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基因兴奋剂问题,不仅仅是国际体育界面临的难题,同时也存在于生物伦理学和社会伦理学研究领域,“运动员有权利接受基因修补治疗,但如果修复后继续使用该技术以达到基因增强的效果,就跨越了从‘修补’到‘增强’的界限。”美国人类基因治疗中心主任格罗里奥索博士称,“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基因优化的先行者,但遗传学正在挑战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