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 专业射击运动生涯起步合肥

2022-01-16 02:26  人民资讯

□李夏 柳丝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开幕在即。回顾38年前,在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上,皖籍射击选手许海峰“射”下来第一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而他的专业射击运动生涯,正是从合肥起步的。

许海峰,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其父是福建前线某部的军官。后来,少年许海峰随转业的父亲回到原籍安徽和县读书。小时候,许海峰喜欢打弹弓,创下一晚打下200多只麻雀的记录。他第一次接触射击训练是1979年,在巢湖射击队,只训练了两个月,后来参赛,打破了省纪录。不久,他由知青点抽调到和县供销社新桥门市部当营业员卖化肥。由于长期受到化肥熏侵,他的视力从1.5降至0.6(此事1984年末合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朱庆译采访报道过),但他仍然热爱并苦练射击技术。

1979年4月,省第四届运动会在合肥南门的省体育场开幕,许海峰在这届运动会上夺得男子气步枪第一名,并打破了男子自选小口径步枪纪录。

1982年,许海峰调安徽省射击队,来到合肥,开始了真正的专业射击生涯。当时,负责带他的教练欧德宝正在合肥某工厂下放劳动。每天晚上,欧教练都要将次日的训练计划写好,骑车穿越大半个合肥,从西南边的工厂区来到东北角的射击队,交到许海峰手上,并指导他练习。更重要的是,他根据许海峰的韧性性格,决定让其打“慢射”奠定了其奥运夺冠之基。

1983年,许海峰打破全国纪录,获得男子手枪慢射第二名。同年底,他调入国家队备战奥运会。奥运会开幕那天,许海峰没有出现在入场的队伍中,他想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平静下来。当晚,他睡了一个好觉。

1984年7月29日上午9时整,许海峰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55名选手,提着放枪的箱子走进普拉多射击赛场的靶棚,男子自选手枪慢射赛在这里进行。身着红色运动服的许海峰站在40号靶位上。此时的许海峰心静如水。据原安徽省射击队手枪项目总教练邓佩明回忆:在重大比赛中极端冷静,是许海峰能够力压群雄获得金牌的重要因素。

许海峰打最后一组时,赛场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当时他身后的观众、记者、队友很多人。他一回头就是相机响,枪举起来就是相机响,确实有点分散精力。因此,第六组一开始接连几发环数不高,分别是5、6、8、9环。他意识到这样下去非前功尽弃不可。心惊之余,他干脆坐下,什么都不想,休息片刻,调节心情做深呼吸,迅速冷静下来,决定性的三发子弹,前两发打了一个9环、一个10环。当许海峰还剩下最后一枪时,场外的人都在凝神关注,因为瑞典名将已经打完,总成绩是565环,而许海峰已经打了557环。许海峰几次举枪又几次放下,当这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恰恰打中9环,当裁判长宣布许海峰的成绩为566环时,许海峰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出乎意料改写了历史。本届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诞生了!另一位中国运动员王义夫获得第三名。

邓佩明教练说,大会组委会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在第一天比赛的第一个项目,一个国家只允许参加两名运动员的情况下,中国的两名运动员都进入前三名,要升两面国旗。由于主办方事先只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不得不临时再去取一面。这样,颁奖仪式便推迟了40分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颁奖时紧握着许海峰的手说:“中国人获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我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如今,这枚金牌静静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柜里,每天迎接着来自祖国各地的参观者,向人们述说着中国体育的辉煌历程。

【来源:合肥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观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