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聊国羽的这两年

2021-11-08 21:32  人民资讯

对于队员们而言,从握起球拍到迈入国家队,14天不进训练馆恐怕是不曾有过的。为了保持身体机能,各单项组的体能教练根据队员们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训练计划,并监督执行。队员们尝试各种室内可用的健身器械,以有限条件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练。尽管隔离期不好实现大力量的训练,但是队员们将矿泉水尽可能多地塞入纸箱,就是用来充当杠铃加以利用。

那段时间,五个单项组的教练们也开始了云连线的教学模式。他们坦言队员们的自律性并不需要过多操心,但是年轻人容易出现思想波动,对于“恢复状态需要多久”、“比赛何时才能重启”的诸多灵魂拷问,唯有多加沟通交流,才能保证队员们心态上的平稳过渡。

当14天隔离解封后,全员重新回到了训练馆,久别重逢的兴奋溢于言表,大家见了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当他们站上熟悉的场地,却发现手上的“准头”低了许多。不管之前隔离期间在房间里如何自制球网练习发球,如何对着墙壁练习抽挡,似乎效果都并不明显。眼见着恢复期自己频频出现“业余”表现,种种状况也是让他们哭笑不得。毕竟羽毛球是一项对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项目,他们想要恢复到隔离之前,必须逼着自己顶过从力量到体能再到专项一步步的关卡。

而当训练恢复到一定水准,一眼望不到头的封闭集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克服枯燥情绪,把控训练量的调节,成为队伍日常的重中之重。8月底,世界羽坛尚在一片寂静之中,为期17天的羽超联赛作为全国羽毛球赛事的重启标志,让国羽队员们在比赛中检验了训练效果,也为年轻选手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从体能测验关系到总决赛席位,到压缩全年赛程至17天内战罢,再到赛事实行的11分制,每一项安排都对应着此前的训练指导思想——比赛密集且节奏很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