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首先是个人

2021-09-29 08:56  中国青年报

运动员,尤其是顶尖运动员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2019年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关于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共识声明》显示,长达12个月的跟踪研究发现,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障碍的患病率介于5%-35%。这些心理健康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抑郁、自杀、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力缺陷、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赌博障碍和其他行为成瘾等。此外,部分精英运动员可能经历多次受伤、手术、成绩反复波动和更多社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的考验还会更多。

作为同胞,期待他们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再创佳绩,这无可厚非。可是这份期待已经变质,一些人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打着“为你好”的“善意”旗号,赤裸裸地用网络暴力剥夺运动员再正常不过的、拥有丰富生活的权利。运动员的训练安排,难道他们自己和教练,不比一个隔行如隔山、远隔千里之外的人了解?

还记得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王璐瑶遗憾止步资格赛。赛后,她在微博晒出自拍照,并写下“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随后遭到长达数个小时的网络暴力攻击。好在,她很快收获了多数网友的支持和力挺,相关账号也被依规处置。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观念的进步,“唯金牌论”的问题也正在被更多人意识到。竞技体育本就有赢有输,只有一个冠军,赢了就捧、输了就骂,有违体育精神,也对不起运动员的汗水和努力。

今年夏天,奥运冠军们回国后,纷纷更新自己的隔离日记vlog,让我们看到了许昕做造型、汪顺“干饭”、梁皓然吉他弹唱……在令人神经紧绷的赛场外,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爱笑爱闹的年轻人。在金牌榜的名次、奖牌的多寡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吗?

2021年09月29日 06 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