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失双臂,亦能飞翔

2021-09-11 00:26  人民资讯

□本报记者 李科学

“再见,东京。‘再见’,西安。”

结束东京残奥会的比赛,王金刚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还有他在残奥会中的赛事照片。在男子50米蝶泳S6级决赛中,失去双臂的他身形矫健,像一支离弦的箭飞跃入水,全程领先,为中国队赢得第50枚金牌。鲜艳的国旗下,他笑容灿烂。如今,平顶山运动员王金刚已回到国内,正在北京进行隔离,同时备战下月将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9月10日,记者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采访。

圆梦东京激动自豪

“之前特别忐忑,特别紧张,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心里反而平静了。”王金刚说。50米蝶泳是王金刚的强项,从2019年开始一直世界排名第一,“但还是特别想拿这块金牌”。毕竟对于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最高规格的赛事,意义非凡。

30岁,作为一名运动员已不年轻。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王金刚均获50米蝶泳铜牌。此次已是他第三次出征残奥会。

“想拿一块奥运金牌,想为自己的国家在奥运赛场上奏响一次国歌。”这个信念一直激励着王金刚。赛前还是有压力的,但比赛一开始,他就把各种想法完全抛开,“把技术动作和平时的训练水平体现出来就行了。”等到真的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奏响,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心里无比激动和自豪。

不过,高兴之余王金刚还是有点遗憾:平时的训练水平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对自己的表现评价是“一般”。2020年东京残奥会由于疫情推迟,打乱了运动员的备战周期,王金刚也不例外,“有一段时间特别失落”。但调整状态后,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时间回到王金刚5岁那年。一天父亲外出工作,小金刚跟着去玩,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双臂。他曾经哭着问妈妈,胳膊还能再长出来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学习用脚吃饭、骑自行车……渐渐学会了坚强。

小金刚的家乡在鲁山县库区乡婆娑街村,孩子们一到夏天就往河里跑。小金刚也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水洗澡、玩耍,渐渐学会了游泳。他喜欢水,在水里捉鱼、洗澡,水性越来越好,被村民们称为“水鸭子”。游泳时,他觉得自己也像一尾鱼,异常自由。

当时信息还比较闭塞,王金刚和家人都不太了解外面的世界。直到2008年,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残奥会中的游泳比赛,妈妈龚花整被深深触动,她带着王金刚来到平顶山市体校,让他跟着马云鹏教练进行专业游泳训练。

“游泳训练的最佳时机一般是四五岁,我当时已经17岁。一开始没想过拿什么样的成绩,只是觉得既然训练了,就好好地练。”虽然训练过程枯燥又艰苦,但王金刚异常努力,从不喊累,马云鹏对他的评价是“特别能吃苦”。王金刚认为自己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每个体育项目都是需要吃苦的”。

训练9个月后,王金刚到北京参加了2009年全国残疾人(18周岁以下)游泳锦标赛,斩获一金两银。这引起了省残联和中国残联的重视,有重大比赛就选拔他去参加。王金刚不负众望,在全国及国际性大赛中屡创佳绩,多次夺冠并先后4次打破世界纪录。

积极备战全运会

回国后,王金刚在北京一家酒店进行隔离,9月25日才能解除隔离,他准备参加10月份将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隔离期间,王金刚每天都在房间里坚持严格的体能训练,从不懈怠。不过,由于没有训练场地,无法接触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训练效果,因为像搭配、划手等都需要水感。“隔离后再有3周就要比赛了,挑战比较大,看看3周时间能恢复多少。”

残奥会比赛结束后,王金刚已和家人视频通话过。自从去年3月份回了一趟家乡,他已一年半没有见过家人了,“很想他们”。他表示,全运会过后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届时就能和家人相聚。

“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家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家乡人民的支持。”对于家乡人的关注和支持,王金刚十分感动。他说,自己出来训练多年,以前本地没有专业残疾人训练队伍,都是残联领导和各级政府牵线,找地方让我训练。“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感谢家人的陪伴,感谢教练的指导和帮助。我会更加努力地训练,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为河南争取更多的荣誉,为家乡平顶山争取更多的荣誉,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

王金刚也建议鹰城残疾朋友走出小圈子,多与外界交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多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会变得开朗、自信”。

对于自己吃的苦、受的累,王金刚将其视作很自然的一件事。“不去拼还能干什么?用力地去拼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

“金刚能有今天的成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市残联组联部部长高秋法表示,王金刚所展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的扎实作风,为残疾人士树立了榜样,值得每个人学习。

来源:平顶山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