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最大的反转来了,写尽了苏炳添的悲欢:梦想很贵,请别浪费

2021-08-15 08:20  人民资讯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考温顿在《自我价值理论中》解释道:

“人天生具有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为了有效地逃避失败,学生经常会采取假努力,设置自我障碍等策略进行自我保护。”

简单来说,这些假装不努力的“学婊”其实内心很恐惧失败,所以为自己留好退路。

这样他失败了,就仅仅是因为缺乏努力,而不是努力也做不到。

同样,当别人取得成功后,用“天赋、幸运、选择”这些词夸奖对方时,也是在说服自己与对方的差距不是用努力可以抹平的。

然而真的如此吗?努力没有用吗?

这里再来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我的两个朋友小A和小B,刚准备毕业时,同样想要考公务员。

两人都拿到了不错的实习机会,但他们再次面对考公的心态却变化了。

小A一边工作一边犹豫是否要与数千人竞争一个单位;

小B却铁了心要考公务员,白天上班晚上就复习。

结果成绩出来后,两人都没有成功“上岸”。

小A见到对方的成绩是第二名的时候,尤其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努力备考,否则显得像个“傻瓜”一样白努力。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就在半年后,单位居然打电话来说,人员不够补录一位公务员,因此小B如愿以偿进入单位了。

所以,只管努力,上天会狠狠奖励努力的人。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讲过这么一段话:

15岁的时候觉得游泳很难,于是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的时候觉得学英语很难,于是放弃学英语,到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需要英语很好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深以为然。

你现在感受到的焦虑,都是来自于自己不努力不积极,而又不甘于现状的恐慌。

如果不努力,我们连选择的可能都没有。

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我们都有选择努力的机会。

万一梦想就实现了呢?

来源:百旺茉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