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乒赛后说“风度”

2021-08-13 10:10  人民资讯

□ 朱全弟

奥运会中日女乒团体决赛,双打第一盘,日本选手拿下第一局,随后连输三局,不是她们打得不好,而是打得很好,石川的左撇子反手绝杀屡屡奏效。然而,中国队的陈梦和王曼昱太强大了,她们像铜墙铁壁,是长城。石川佳纯和平野美宇打出多少个绝杀球,都被我方一一防住甚至绝地反击,但是虽败,输得却不难堪,相反,她们每球必争,奋力拼搏,也让人喜欢。

伊藤美诚再战孙颖莎,相比之前单打比赛0比4负于对手,第三局放手一搏的她竟然以11比3的比分扳回一局,证明了她也是有实力的。不过,孙颖莎更强,其相持能力和正反扣杀,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男性化的打法。另一位王曼昱是力量型的女乒选手,似有王励勤的影子。

相比中国女队,日本选手有绝杀技,但是不稳定,解说把它说成是“无谓失误”,那是错了,要搏杀就会增加失误,难免的,别无选择,面对如此强大的中国超一流选手,如果打相持球更没有机会。

中日女乒两国差距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问题,前者的举国体制的强大和历史传承的深厚,后者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对手也绝非一无是处,伊藤的发球落点变化多,前三板包括快带和拍打,极具杀伤力。一位曾是专业运动员现为某报副总编的网名“功夫老猫”发朋友圈说:“女乒天团要感谢伊藤,没有她横空出世,女乒不会下决心在奥运前完成新老交替,孙颖莎有可能不会出现在女单赛场!夺冠同时别忘了感谢让你进步的对手!”

说的太好了。反观舆论,全是一片欢呼,谓之曰:“横扫”,我想,可不可以客气些,给失利者留点面子。至于个别网民的所谓“吊打”,不懂球,不在此议中。刘国梁也评价说:这一届日本女乒史上最强。

两军对垒,胜固可喜,然而乒乓赛事,别忘了,更多的是通过比赛增进友谊,不存在你死我活的那些个事儿。对于这次奥乒赛,我的作家朋友兼业余乒乓好手彭瑞高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缺一点风度”。是的,相比世界冠军的高度,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何以见得?

德国男乒主力奥恰洛夫与樊振东一场比赛,解说评点两个人的球的特点是打质量、打力量,这无疑是对的。2014年5月我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举行的世乒赛上,和沪上著名乒乓教练员花凌霄坐在看台上,现场观看了中德团体赛奥恰洛夫直落三局战胜张继科的情景。如今,奥恰洛夫的技术更加成熟,打法更凶狠。第一局11:3拿下,他给樊振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只是最后一局极有韧劲和实力的樊振东打得更为出色。事后,自喻为屡败屡战的奥恰洛夫用中文发微博向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男乒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我想,如果是勇夺冠军的中国选手向获得亚军的德国选手公开表示敬意,效果又会如何呢?再看中德团体决赛后,我看见40岁的老将满怀钦佩之情走向战胜自己的老对手马龙时,后者只是按惯例给以礼节性的示意,能不能给与更多的注视乃至一个表示亲切的肢体语言呢?

再回过头来说伊藤美诚,面对孙颖莎的一个高扣球,回击过去,接着一个快带拿下一分,这也是一个神仙球,作为球迷我们应该为之鼓掌。虽然,遭到失败的伊藤说了不甘心的话,我倒以为不服输是优秀运动员的天性使然,又何必计较呢?中国女乒完胜日本女乒,全世界的球迷都看见了,此时,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更友好不是愈显示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采吗?

还是在2014年东京举行的世乒赛期间,吴四海组织业余选手为主的“中日之桥乒乓团”出访日本,徐寅生是特别顾问,邓亚萍为团长。我们一行去了日本三个城市参观和比赛。在前往神户途中的大巴上,当听我说曾在供职的报社接待过何智丽时,邓亚萍显得惊讶然后神情非常专注地问我何智丽的情况,全然没有一丝“仇恨”更没有“宿敌”的迹象流露,有的只是关切,这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运动员的胸怀是宽广的,希望这一代的年轻选手在拥有更高更强的乒乓球技艺的同时,还有风度。这个风度,不能丢!

来源:长宁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本网页已闲置过久,点击关闭或空白处,即可回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