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清净地怎容“乌烟瘴气”
2016年8月16日 13:58 来源:今晚报
    (原标题:佛门清净地怎容“乌烟瘴气”)
![]()
    “一炷香”的背后
    记者近日在山西省一知名景区采访时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景区严厉打击“黑导黑车黑旅行社”,但此类问题仍屡打不绝。
    “为牟取暴利,一些黑导游开始与假僧人联手,里应外合骗游客。”该知名景区管委会旅游局负责人说。
    过程是这样的:旅行开始后,黑导游便把游客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大概的衣着相貌等基本信息,暗中告诉目的地景区的假僧人。当游客到达景区后“碰巧”遇见煞有介事算命的“高僧”,而且对自己“一算一个准”。这样,假僧人很快赢得游客的信任。
    之后,“高僧”便向游客推荐烧香的寺庙、购香场所。记者日前在一些寺庙附近的商店中看到,香的样式五花八门,有祈愿香、吉祥香、全家福香等,价格从每盒100元到600元不等,价格高的每盒达1600元。这些高价香是假僧人推荐的首选,游客往往会在“大呼其神”的惊讶中爽快地拿出钱包。
    这位负责人说,近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香头”。根据目前管理部门的摸查来看,“香头”分布于江浙、天津、内蒙古等地,从当地广泛组织香客去名山拜佛,全程安排香客食宿、上香事宜。
    “ 香头 是组织者的角色,从香客手上收取旅行费,引导人们上香请愿,从中赚取差价。 香头 一般能拿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润。”他说,“从法律上看,这是一种非法经营,是景区的打击对象,但现实中难以识别和管理。”
    “九龙治水”待解
    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反映,对黑导游、假僧人、“香头”的监管困难,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批人往往与景区当地村民有利益瓜葛,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使得他们可以方便及时地了解景区执法情况,里应外合钻空子。
    同时,监管部门无法形成合力,给违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旅游法专家、北京华夏商旅营销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轩说,一个景区的监管,涉及旅游局、工商局、宗教局、公安局、物价局等众多机构。“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看似职责明确,但遇到实际问题却难以形成合力。比如,黑导游问题暴露了,旅游部门治理黑导游,但与之紧密相关的假僧人却无权管理,这样就无法根除整个利益链条。”
    此外,一些游客认为买高价香是理所应当的,越贵表示心越诚,换来的结果就会越好。这种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说:“有些人平常未必有礼佛之心,也不懂多少佛教知识,遇到事时才想着用高香开路。求升官,求发财,所求越大,认为上的香也应该越贵。”
    净化市场 文明礼佛
    今年6月,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其中,要求旅游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在旅游黄金周、寒暑假等旅游高峰时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对影响重大的案件及时启动综合执法。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如瑞法师认为,礼佛与香烧得多高、多贵并没有关系。
    五台山景区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鲜花礼佛”。五台山僧人隆定法师说,在佛家人眼中,鲜花、水果分别代表因与果,自古以来就是礼佛的重要方式,而且环保健康,值得提倡。新华社记者 王井怀 刘扬涛 (据新华社太原8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