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谁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2016-8-11 07:36:4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谁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书评书话

    张蜀梅

    标本师,是一个名词,是一份职业,也是一部长篇小说。

    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标本师》看完了。自古以来,小说故事最动人的,最吸引人的都是爱情。抑或一见钟情,抑或日久生情。男女之间,爱与不爱,忠诚与背叛,都是故事中正常的桥段。《标本师》讲的也是爱情中这些情景。

    虽然都是讲述的爱情故事,但是故事涉及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需要静心梳理:叙事者与倪瑗瑗,是引入故事的第一对有情感联系的人,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过着平凡或者近乎无奈的了无生气的世俗生活。而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本札记或者说日记的东西,把我们带入了别人的故事里。

    在别人的故事里,标本师隆重出场。我所说的隆重,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种被人们熟知的职业中,“标本师”并不在其中,我对这份职业比这个叫欧阳晓峰的标本师更感兴趣。

    主人公标本师欧阳晓峰看见焦小蕻第一眼,感觉她太像苏紫,就开始毫无理由、毫无节制地追逐,从此开始,随之而来的人物纷纷出场:标本师欧阳晓峰与苏紫,焦小蕻与欧阳世阁,标本师欧阳晓峰和宋姐,敬师傅与羊一丹,老鹰和苏紫……一些我们熟悉的场景也随之而来:大学同学,学校话剧团,乐队,酒吧,咖啡厅,爱,被爱,哥们,情敌,偷情,背叛。

    在我看来,所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最终源于对爱情奸细的审判和报复!

    爱情是什么?忧郁、伤感、虚幻、疼痛、煎熬、等待?

    “一场虚妄的爱情”。这样的字眼,在这本书里出现至少两次。

    欧阳晓峰很爱苏紫,而他的大学好友、热爱美国黑人音乐的摇滚歌手老鹰,与自己所爱的苏紫偷情,无意中被他识破,标本师欧阳晓峰,和他的职业一样冷静,他不动声色,在后续的相处中,亲手把心爱的人推向悬崖。

    读完这本小说,我讶异于夏商叙事的细腻,他处理一些场景,也令我耳目一新:现实与回忆的切换,往往由一段“幻听”拉开帷幕。

    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他运用的“日记体”,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创举,在多年之前,我们尚在大学时期追逐的世界名著之中,就有克尔凯郭尔的《勾引家日记》,他是以偷窥的形式获得了男主人的日记,还有女主人的日记,然后,将这男女主人公的日记合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勾引的”和“被勾引的”“情史”。

    夏商的这部《标本师》,在日记里的故事翻看结束后,“他”,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日记里的故事合起来,原来,自己其实就在“别人的故事里”。

    有一个读了标本师的人总结得很准确,借用在此:

    “第一级的叙事人 我 是某艺术院校油雕院油画室副主任,当年拼命追求倪瑗瑗,但败给郝晓凌;可郝晓凌卷入一桩谋杀模特的案子蒙冤入狱,他于是得以成为倪瑗瑗的丈夫,并且有了女儿;但当郝晓凌出狱后,倪瑗瑗还是坚决地留下了女儿,与他离婚,跟曾经的恋人郝晓凌生活在一起,开了米开朗基罗咖啡馆;第二级叙事者即小说的主人公标本师欧阳晓峰讲述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标本师欧阳晓峰经常光顾这个咖啡馆。

    某天:这位油画室副主任也来到这里,隔窗望见或者说想象他的前妻和前妻的情人,因为标本师的故事而凭吊自己曾经的爱情。”

    合上这本小说,我似乎明白了作家夏商想要表达的主旨:在内心塑造自己的死神。

    谁都是自己漫长人生舞台上的一名演员。

    我们所经历的饰演的人生大戏,最终是荒谬的。

    我想起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在他的一部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里的一段话:

    演员与荒谬的人一样,短命是难以挽救的。无法弥补倘若人生而不死而可能领略的人世沧桑。可是归根结蒂,人难免一死。演员虽然无所不在,但是时光依然饶不了他,作用于他。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谁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2016年8月11日 07:3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谁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书评书话

    张蜀梅

    标本师,是一个名词,是一份职业,也是一部长篇小说。

    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标本师》看完了。自古以来,小说故事最动人的,最吸引人的都是爱情。抑或一见钟情,抑或日久生情。男女之间,爱与不爱,忠诚与背叛,都是故事中正常的桥段。《标本师》讲的也是爱情中这些情景。

    虽然都是讲述的爱情故事,但是故事涉及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需要静心梳理:叙事者与倪瑗瑗,是引入故事的第一对有情感联系的人,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过着平凡或者近乎无奈的了无生气的世俗生活。而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本札记或者说日记的东西,把我们带入了别人的故事里。

    在别人的故事里,标本师隆重出场。我所说的隆重,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种被人们熟知的职业中,“标本师”并不在其中,我对这份职业比这个叫欧阳晓峰的标本师更感兴趣。

    主人公标本师欧阳晓峰看见焦小蕻第一眼,感觉她太像苏紫,就开始毫无理由、毫无节制地追逐,从此开始,随之而来的人物纷纷出场:标本师欧阳晓峰与苏紫,焦小蕻与欧阳世阁,标本师欧阳晓峰和宋姐,敬师傅与羊一丹,老鹰和苏紫……一些我们熟悉的场景也随之而来:大学同学,学校话剧团,乐队,酒吧,咖啡厅,爱,被爱,哥们,情敌,偷情,背叛。

    在我看来,所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最终源于对爱情奸细的审判和报复!

    爱情是什么?忧郁、伤感、虚幻、疼痛、煎熬、等待?

    “一场虚妄的爱情”。这样的字眼,在这本书里出现至少两次。

    欧阳晓峰很爱苏紫,而他的大学好友、热爱美国黑人音乐的摇滚歌手老鹰,与自己所爱的苏紫偷情,无意中被他识破,标本师欧阳晓峰,和他的职业一样冷静,他不动声色,在后续的相处中,亲手把心爱的人推向悬崖。

    读完这本小说,我讶异于夏商叙事的细腻,他处理一些场景,也令我耳目一新:现实与回忆的切换,往往由一段“幻听”拉开帷幕。

    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他运用的“日记体”,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创举,在多年之前,我们尚在大学时期追逐的世界名著之中,就有克尔凯郭尔的《勾引家日记》,他是以偷窥的形式获得了男主人的日记,还有女主人的日记,然后,将这男女主人公的日记合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勾引的”和“被勾引的”“情史”。

    夏商的这部《标本师》,在日记里的故事翻看结束后,“他”,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日记里的故事合起来,原来,自己其实就在“别人的故事里”。

    有一个读了标本师的人总结得很准确,借用在此:

    “第一级的叙事人 我 是某艺术院校油雕院油画室副主任,当年拼命追求倪瑗瑗,但败给郝晓凌;可郝晓凌卷入一桩谋杀模特的案子蒙冤入狱,他于是得以成为倪瑗瑗的丈夫,并且有了女儿;但当郝晓凌出狱后,倪瑗瑗还是坚决地留下了女儿,与他离婚,跟曾经的恋人郝晓凌生活在一起,开了米开朗基罗咖啡馆;第二级叙事者即小说的主人公标本师欧阳晓峰讲述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标本师欧阳晓峰经常光顾这个咖啡馆。

    某天:这位油画室副主任也来到这里,隔窗望见或者说想象他的前妻和前妻的情人,因为标本师的故事而凭吊自己曾经的爱情。”

    合上这本小说,我似乎明白了作家夏商想要表达的主旨:在内心塑造自己的死神。

    谁都是自己漫长人生舞台上的一名演员。

    我们所经历的饰演的人生大戏,最终是荒谬的。

    我想起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在他的一部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里的一段话:

    演员与荒谬的人一样,短命是难以挽救的。无法弥补倘若人生而不死而可能领略的人世沧桑。可是归根结蒂,人难免一死。演员虽然无所不在,但是时光依然饶不了他,作用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