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花滑世锦赛的“冰·缘”
2015年3月23日 14:20 来源:东方早报
原标题: 上海与花滑世锦赛的“冰·缘”
![]()
去年7月28日,申雪/赵宏博(图右三、二)领衔多位冰上大牌明星参加官方发布会,预示着花滑世锦赛正式进入“上海时间”。
今天,离2015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开幕仅剩3天。到底上海如何与花样滑冰结下不解之缘?今天,记者带您回顾本次赛事举办的前前后后。
伏笔在东体改造时埋下
2011年夏天,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东方体育中心成功举办,这座成熟的多用途大型体育场馆被世人所称赞。这片场地如何后续利用,如何“变脸”备受关注。为迎接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首度落户申城,原本举办游泳项目的“海上王冠”一举变成冰场,而首次冰上触电,却迎来了蜂拥而至的好评。
随后三年,东方体育中心成了中国南方举办冬季项目国际比赛的地标,无论是国际滑联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世界杯分站赛,还是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甚至是索契冬奥会冰球资格赛也在这里举行,出色的硬件设施、精益求精的比赛服务给前来的运动员、官员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上海的冬季运动热情也在不断点燃。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国际滑联提请上海申办201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经过一系列申办程序,国际滑联在去年6月25日于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理事会,形成了1876号决议,宣布赛事正式落户上海。
宣传推广早入主题
去年7月28日,伴随有沃洛索扎/特兰科夫、普鲁申科、申雪/赵宏博等多位冰上大牌明星参与的官方发布会召开,预示着花滑世锦赛正式进入“上海时间”。
去年11月6日,2015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票务启动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花滑世锦赛的定位立足于服务民生,充分考虑普通市民的消费能力和冰上项目普及的需要,推出最低50元的“亲民票价”和双人购票优惠套餐等组合方式,供冰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目前门票销售火爆,观众购票踊跃。
今年1月22日,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组委会成立并进行首次会议,组委会主任、上海市市长杨雄等领导参与。在赛事组织、安全保障、接待服务上做到充足预案,并指出紧扣“北冰南展”的主题,推广赛事的多项举措。
赛事预热深入百姓生活
自倒计时50天起,本届花滑世锦赛的推广活动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真正开始让沪上市民意识到——在今年三月,一起邂逅这段“冰雪奇缘”是件很酷的事。
今年2月3日,“冰上伉俪”申雪、赵宏博夫妇受聘担任本届大赛的形象大使,不少市民也来到活动现场,获得与这对中国花样滑冰的历史人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随后,赛事冰童选拔、志愿者招募工作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2月底,主赛场“海上王冠”开始制冰工作,并只用五天的时间顺利完工。
3月3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申雪、赵宏博、普鲁申科等众多冰坛明星出演“声光电”结合的精彩开幕式、“市民携手大练冰”等信息的公布,表达出上海欲借助大型赛事的举办,努力将冰上运动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的决心。进入最后10天,包括“市民大练冰”、会歌《冰·缘》发布、开幕式的带妆彩排有序推进,上海正式进入“花滑世锦赛”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