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的国球?
2015年3月16日 09:47 来源:青年报
原标题:失宠的国球?
近来国内振兴三大球的呼声和动作都很多。尤其是足球,随着中超资金雄厚,强力引援不断,加上亚洲杯和亚冠上中国球队的不俗表现,继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又迎来一个高潮。就连中央对足球改革也极为重视,习大大亲自抓足球改革,都上了新闻联播头条,而足球进校园的计划也在加速实施,学校的足球教材也已经编纂完成,整个中国足坛自内而外似乎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相比之下,有国球之称的乒乓却有一种失宠的感觉,不仅关注度越来越低,今年居然还被春晚调侃了一下,要知道以往春晚调侃专业户可是中国足球啊。有网友颇为不平地表示,国乒多年来为中国体育斩金夺银,荣誉无数,如今夺金无人喝彩,甚至失金也无人问津,到头来落得个失宠的结局。
其实无论是得宠还是失宠,都是由市场和文化决定的。而在中国,乒乓球的市场和文化都有着强大的优势。去年的体博会上,乒乓球的参展面积占据了40%的份额,而包括三大球在内的其他运动也总共占据了60%,可以说中国乒乓的消费规模几乎与三大球的总和相当。至于文化,中国的乒乓文化更是根深蒂固,当年甚至还有承载着“乒乓外交”的重任,这也是三大球在文化上无法相提并论的。
国家之所以重视三大球,恰恰是因为三大球的发展不够完善,至少与整个中国体育的发展步伐不够匹配。振兴三大球,对外彰显中国体育的整体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对外挖掘三大球市场潜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这是中国体育向更均衡、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未必振兴三大球,就必然要冷落国球乒乓,未必三大球得宠,乒乓必然失宠。
一项体育运动的生存与发展,也不是政府能完全左右的。曾经问起身边好几位朋友,德国的国球是什么,几乎没有人能说对。作为唯——个诞生于德国的当代体育项目,手球曾是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运动,但如今足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完全超越了手球,也没见德国人发出“国球”失宠的警示,在德国的孩子中,许多人深爱着这项运动,就连德国的书籍、电子游戏中也有很多关于手球的。即便巴西世界杯夺冠让无数德国人为足球疯狂,但并不会危及手球作为德国“国球”的存在。
乒乓球作为中国普及率和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依然被无数国人热爱和参与,如果哪一天国人喊出“振兴乒乓球”的声音时,那才是这项运动真正失宠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