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伟大的刘翔永恒的争议 足够辉煌仍充满质疑

2012-8-11 16:42:08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张若楠 选稿:成昭远

  英国是个盛产戏剧的国度,各种古典正剧和城郊闹剧也恰逢其时地不断上演,在“伦敦碗”,

  奥运会110米栏的跑道上,刘翔用最让人惊叹的方式,为自己的跨栏生涯画上休止符。有惋惜和伤感,也有质疑和批评,此刻围绕刘翔的各类话题,正如伦敦的上空,疑云重重。

  雅典夺金,平当时世界纪录,北京退赛,复出后伦敦初赛失误,这出大戏足够跌宕起伏,并用未完待续的方式结束。实际上,讨论其究竟是偶然失误还是精心策划已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结果就在那里,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已盖棺定论。

  从2000年至今,刘翔共参加过48次国际跨栏比赛,获得冠军36次、亚军6次、季军3次。对于这样的成绩单,我们还能奢求什么呢?尽管人们记住的只有三次,雅典、北京和伦敦,一次冠军,两次退赛。

  刘翔仍旧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我们很难单纯地用对与错、成与败来形容。他足够优秀,但充满争议。他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荣耀嵌构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他的张狂也印证着中国人的张狂,他是个“蹩脚的演员”,而我们又何尝不是“无聊的观众”?

  “因为我是刘翔而别人不是。”这句话像一剂强烈的男性荷尔蒙,刺激着并鼓舞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它的潜台词是,中国能在短时间超越其他国家,是因为中国足够优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太需要一个刘翔,一个将速度和超越完美具象化的鲜活典型。

  请神容易送神难,当一个具体鲜活的人被视为一个万民膜拜的抽象符号时,悲剧便已悄然上演。1356,这是刘翔的号码,13亿人,56个民族,他的担子太重,他被期待、被推崇、被质疑、被嘲讽,甚至被退赛。

  刘翔的伤情基本确诊为跟腱断裂。这难道会没有预兆吗?怎么还会参赛?刘翔这么有经验的队员,那么好的队医,不懂吗?谁在逼他?2008年北京奥运会看到刘翔退赛,大批中国观众开始退场,并抱怨早已买了决赛门票。对国人来说,刘翔之于奥运,宛如赵本山之于春晚,成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他成功得太早,像流星一样未接近地表,便已耗尽光热,灼伤自身,剩下的除了争议,还是争议。

  2001年5月28日,一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让刘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距今已足足12年。在中国人眼里,12年是一个轮回,12年前我们的足球冲出亚洲,现在却只剩下一地鸡毛;12年前我们申奥成功,现在的场馆却冢草丛生。12年足以制造一条毁掉旧神的末路,也足以孕育一尊新神的诞生,刘翔走了,“刘翔”们却不会消失。

  可能很多人从未上过塑胶跑道,也未体验过跨栏,可我们仍旧期待刘翔夺冠,它就像一剂精神伟哥,时刻刺激着软掉的内心硬起来。从精英体育到大众体育的路,是中国最远的距离,渴望体育普及的同时,更期待着每四年看一场大戏。

  刘翔终于可以休息了,符号没了,他也终于可以成为刘翔了。可剩下的我们呢?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刘翔两条腿上的人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或许我们从未悲伤,因为奥林匹克对我们而言,终究是一出聚了又散的大戏。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伟大的刘翔永恒的争议 足够辉煌仍充满质疑

2012年8月11日 16:42 来源:信息时报

  英国是个盛产戏剧的国度,各种古典正剧和城郊闹剧也恰逢其时地不断上演,在“伦敦碗”,

  奥运会110米栏的跑道上,刘翔用最让人惊叹的方式,为自己的跨栏生涯画上休止符。有惋惜和伤感,也有质疑和批评,此刻围绕刘翔的各类话题,正如伦敦的上空,疑云重重。

  雅典夺金,平当时世界纪录,北京退赛,复出后伦敦初赛失误,这出大戏足够跌宕起伏,并用未完待续的方式结束。实际上,讨论其究竟是偶然失误还是精心策划已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结果就在那里,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已盖棺定论。

  从2000年至今,刘翔共参加过48次国际跨栏比赛,获得冠军36次、亚军6次、季军3次。对于这样的成绩单,我们还能奢求什么呢?尽管人们记住的只有三次,雅典、北京和伦敦,一次冠军,两次退赛。

  刘翔仍旧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我们很难单纯地用对与错、成与败来形容。他足够优秀,但充满争议。他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荣耀嵌构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他的张狂也印证着中国人的张狂,他是个“蹩脚的演员”,而我们又何尝不是“无聊的观众”?

  “因为我是刘翔而别人不是。”这句话像一剂强烈的男性荷尔蒙,刺激着并鼓舞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它的潜台词是,中国能在短时间超越其他国家,是因为中国足够优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太需要一个刘翔,一个将速度和超越完美具象化的鲜活典型。

  请神容易送神难,当一个具体鲜活的人被视为一个万民膜拜的抽象符号时,悲剧便已悄然上演。1356,这是刘翔的号码,13亿人,56个民族,他的担子太重,他被期待、被推崇、被质疑、被嘲讽,甚至被退赛。

  刘翔的伤情基本确诊为跟腱断裂。这难道会没有预兆吗?怎么还会参赛?刘翔这么有经验的队员,那么好的队医,不懂吗?谁在逼他?2008年北京奥运会看到刘翔退赛,大批中国观众开始退场,并抱怨早已买了决赛门票。对国人来说,刘翔之于奥运,宛如赵本山之于春晚,成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他成功得太早,像流星一样未接近地表,便已耗尽光热,灼伤自身,剩下的除了争议,还是争议。

  2001年5月28日,一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让刘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距今已足足12年。在中国人眼里,12年是一个轮回,12年前我们的足球冲出亚洲,现在却只剩下一地鸡毛;12年前我们申奥成功,现在的场馆却冢草丛生。12年足以制造一条毁掉旧神的末路,也足以孕育一尊新神的诞生,刘翔走了,“刘翔”们却不会消失。

  可能很多人从未上过塑胶跑道,也未体验过跨栏,可我们仍旧期待刘翔夺冠,它就像一剂精神伟哥,时刻刺激着软掉的内心硬起来。从精英体育到大众体育的路,是中国最远的距离,渴望体育普及的同时,更期待着每四年看一场大戏。

  刘翔终于可以休息了,符号没了,他也终于可以成为刘翔了。可剩下的我们呢?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刘翔两条腿上的人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或许我们从未悲伤,因为奥林匹克对我们而言,终究是一出聚了又散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