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 毁在体能透支

2015-1-24 17:30:05

来源:体坛周报 作者:马德兴 选稿:展翔

  原标题: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毁在体能透支

  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毁在体能透支

  中国队0比2输给了澳大利亚队,遗憾地告别了本届亚洲杯赛。坦率地说,中国队输给澳大利亚队是实力使然,距离亚洲四强即参加过世界杯赛的澳大利亚队、日本队、韩国队以及伊朗队,整体实力与水平上的差距通过这场比赛已经表露无遗。因而,输球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通过复盘本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国足下半时暴露出的问题,体能不足令中场失控,导致陷入被动。虽然下半时开赛后仅3分钟丢球是个意外,但以国足在下半时的表现,丢球是早晚的事情。

  变阵451

  遏制对手边路

  赛前,澳大利亚队主帅波斯特科格卢被问及中国队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时,他说道:“我认为中国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主教练佩兰,他的战术部署和临场是中国队能够在本届赛事中表现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此言不假,与澳大利亚一仗是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的第四场比赛,佩兰第四次变阵,排出了451的阵型。其中三名中场站位比较灵活,主要是针对澳大利亚队的433阵型、中场倒三角站位,只设一名纯防守型中场即15号耶迪纳克。

  如何有效地遏制澳大利亚队的边路进攻?这是中国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为赛前本报曾介绍过,澳大利亚队的进攻中很善于利用球场的宽度。但是,佩兰并没有复制小组赛第二场与乌兹别克队的打法,即改为“三后卫”或“五后卫”,而是派出了一个“451”的基本阵型(如大图)。在这个阵型中,佩兰选派的人员很有讲究。首先是张琳芃与梅方的位置互换,张琳芃先前三场小组赛中站位都是在左侧,但与澳大利亚队一仗却出现在了右侧。这主要是因为张琳芃的防守能力更强一些,张呈栋还需承担更多的助攻任务,而任航则主要需要看防澳大利亚4号卡希尔,梅方则去协助任航。而且,张琳芃右腿有伤,如果直接与卡希尔争抢的话,会担心出现意外,来到右边后,可以减少张琳芃右腿与对方接触的机会。

  在与朝鲜队一仗中,佩兰安排蔡慧康出场,就是希望通过实战让他找到比赛的感觉。中朝之战,蔡慧康表现不错。此役首发,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后卫身前区域的防守。应该说,蔡慧康在整个上半时的表现相当成功。至于郑智和吴曦的出场,当然是在防守的同时考虑进攻。

  在左侧中场,没有选择姜至鹏、而是选择吉翔,主要是因为吉翔的对抗与身体素质更出色,这也是针对澳大利亚有意作出的安排。孙可则继续在右路首发。至于中锋的位置上之所以选择武磊,一方面是佩兰比较喜欢武磊,但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队的后卫队员身材高大、正面防守较强,但侧身、转身并不是那么灵活,而武磊恰好可以发挥灵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速度。

  应该说,佩兰是经过精心考虑后做出的选择。而且,从上半时来看,整体战术的安排及人员的安排是成功的。特别是在防守方面,由于防守中国足可以实施“对位”防守(如图1),澳大利亚队的进攻并不顺畅。而且,国足在防守过程中,队形虽变化多端,但始终可以很快回到451站位(如图2、图3)。根据场上形势的需要,还可以形成“五后卫”站位(如图5)、甚至是“六后卫”站位(如图6),这其中最主要是左、右两名中场球员吉翔与孙可的位置较为灵活,根据场上的形势及时进行调整回撤,进一步加强中国队的防守。

  而且,在整个防守过程中,国足还可以形成4141队形(如图7),特别是蔡慧康的出场,有效地加强了中场的拦截与抢断,同时,武磊回撤、干扰对方的15号耶迪纳克,不让其轻易接球、传球。这使得澳大利亚队在整个上半时并未有效地组织边路进攻,因而也就没有对中国队构成实质性威胁。这一点,从上半时比赛热图(如图8)中就可清晰地看出,即中国队门前特别是禁区前沿,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整个上半时,澳大利亚队就只有5次射门。这也是中国队为什么上半时顺利与对手战成0比0的原因。可以说,佩兰的赛前战术部署又一次奏效了。

  体能透支

  意外只是表象

  澳大利亚队作为东道主,很显然要采取主动进攻,给中国队巨大压力。但是,导致国足在下半时被澳大利亚队完全击败,转折点似乎是第48分钟时卡希尔的那个倒勾,这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正常情况下,郑智如果不是倒地,所处位置恰好就是站在卡希尔身前,卡希尔也就不可能做出倒勾射门。而且,以往国内联赛中,如果球员在禁区内倒地的话,球员一叫唤,裁判就会吹哨;但在洲际赛场上,受国内联赛中“恶习”的影响,在郑智倒地后自然而然地就停止下来,门将王大雷也在举手示意,而不是专注于比赛本身。结果,经验丰富的卡希尔抓住机会,攻入一球。在丢球后,国足更加被动,并在第65分钟时丢掉第二球。

  表面看起来,国足的第一个失球是意外,如果不丢球的话,或许僵局还将继续下去。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恐怕还是国足因为上半时压力过大,失去了对比赛的主动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在上半时的控球率只有22.7%,这是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控球率最少的半场,且传球也只有85次。而澳大利亚队77.3%的控球率,甚至超过了小组赛中对阵阿曼队以及科威特队时的控球率。众所周知,控球率低,意味着失去了对球的主动权,要重新掌控主动权就必须消耗更多的体能去将球抢回来。如在小组赛中,中国队之所以表现出体能不错,尤其是下半时的体能优势更为明显,恰恰就在于始终掌握着控球权。

  因而,某种程度上,中国队上半时确保球门不失,完全是用体能拼出来的结果。至下半时,国脚们体能明显跟不上,这也就使得整个形势更进一步向澳大利亚队倾斜。赛后,国脚们在接受采访时也都坦言:上半时后半段体能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下半时根本就跑不动了。所以,丢掉了场上对球的控制,让国足失去了与澳大利亚队对抗的基础。

  国足在这场比赛中“好运不再”,梅方的意外受伤也能佐证。同样是下场,首场与沙特队的比赛,换来了于海的进球。但这次却是换来的丢球,而且仅3分钟时。梅方下场后,姜至鹏出场,使中国队的防线不得不重新进行调整。在任航与张琳芃搭档后,姜至鹏司职左后卫,但在防守的力度上,尤其是身体对抗方面,姜至鹏所起到的作用不如梅方。更重要的是,因为澳大利亚队第一个进球是利用角球的二次进攻,梅方的下场,使中国队的角球防守人员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不是郑智去与卡希尔争抢。

  澳大利亚求变

  加强边中结合

  早在赛前,澳大利亚队就明确表示,“决定这场比赛的将是球的移动速度!”而且,7号莱基也说:“在这么炎热的天气情况下,想在90分钟里始终做到左右大范围转移、跑动,有点难度,但我们必须尝试努力去这么做。如果我们一直能够保证球快速移动,只要对方防守时瞬间有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会有机会。”实战中,澳大利亚队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点。

  在上半时与中国队战成0比0后,澳大利亚队中场进行了调整。下半时开始后,澳大利亚队更多开始在中路“做文章”。这一点,与小组赛中国足对沙特队的情况有些类似。那场比赛中,沙特队同样是从下半时一开始就注重中路进攻,让国足后防身前出现混乱,所幸的是当时没有丢球。与澳大利亚队一样,国足面对澳大利亚队在进攻中的变化,同样出现了混乱,特别是中场完全被对方打乱,国足已无法像上半时那样对澳队实施“对位”防守。这一点,从下面几张现场图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图9、10、11、12)。

  而且,澳大利亚队在下半时明显加快了传接球的速度,特别是左、右两侧结合中路的转移,让国足在防守中出现更多的空当。于是,下半时澳大利亚队的边路进攻威胁也就更大。而国脚们因为上半时体能消耗过大,很难再像上半时那样进行防守。统计数据显示,上半时,澳大利亚队才有8次传中,而下半时则有18次,其中卡希尔攻入的第二球就是左侧边路传中后完成的。从下半时的热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澳大利亚队进攻方式的变化。在丢球后,不甘心失败的中国队开始加强了进攻,但因为受到体能限制,攻守中出现前后脱节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中场为对手进一步所利用也就很正常了。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在整场比赛的传球只有288次、控球率为33.5%,相比小组赛时的场均533.7次、54%的控球率,有明显下降。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队与亚洲最好队伍之间的差距。输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道输在哪里,下一步继续向着既定目标努力,这才是国足最大的收获。

  坦率地说,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的澳大利亚队与韩国队已经进入了本届亚洲杯四强;今日,另两支代表队日本队和伊朗队不出意外也都将进入四强。这四队可以说是亚洲“第一集团”队伍,也是最强对手。中澳之战显示出了我们的差距,某种意义上这种差距也是中国足球与世界杯的差距。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技战术水准上进一步缩短这种差距,才是中国足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 毁在体能透支

2015年1月24日 17:30 来源:体坛周报

  原标题: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毁在体能透支

  复盘中澳战:半场成功意外搅局毁在体能透支

  中国队0比2输给了澳大利亚队,遗憾地告别了本届亚洲杯赛。坦率地说,中国队输给澳大利亚队是实力使然,距离亚洲四强即参加过世界杯赛的澳大利亚队、日本队、韩国队以及伊朗队,整体实力与水平上的差距通过这场比赛已经表露无遗。因而,输球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通过复盘本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国足下半时暴露出的问题,体能不足令中场失控,导致陷入被动。虽然下半时开赛后仅3分钟丢球是个意外,但以国足在下半时的表现,丢球是早晚的事情。

  变阵451

  遏制对手边路

  赛前,澳大利亚队主帅波斯特科格卢被问及中国队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时,他说道:“我认为中国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主教练佩兰,他的战术部署和临场是中国队能够在本届赛事中表现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此言不假,与澳大利亚一仗是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的第四场比赛,佩兰第四次变阵,排出了451的阵型。其中三名中场站位比较灵活,主要是针对澳大利亚队的433阵型、中场倒三角站位,只设一名纯防守型中场即15号耶迪纳克。

  如何有效地遏制澳大利亚队的边路进攻?这是中国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为赛前本报曾介绍过,澳大利亚队的进攻中很善于利用球场的宽度。但是,佩兰并没有复制小组赛第二场与乌兹别克队的打法,即改为“三后卫”或“五后卫”,而是派出了一个“451”的基本阵型(如大图)。在这个阵型中,佩兰选派的人员很有讲究。首先是张琳芃与梅方的位置互换,张琳芃先前三场小组赛中站位都是在左侧,但与澳大利亚队一仗却出现在了右侧。这主要是因为张琳芃的防守能力更强一些,张呈栋还需承担更多的助攻任务,而任航则主要需要看防澳大利亚4号卡希尔,梅方则去协助任航。而且,张琳芃右腿有伤,如果直接与卡希尔争抢的话,会担心出现意外,来到右边后,可以减少张琳芃右腿与对方接触的机会。

  在与朝鲜队一仗中,佩兰安排蔡慧康出场,就是希望通过实战让他找到比赛的感觉。中朝之战,蔡慧康表现不错。此役首发,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后卫身前区域的防守。应该说,蔡慧康在整个上半时的表现相当成功。至于郑智和吴曦的出场,当然是在防守的同时考虑进攻。

  在左侧中场,没有选择姜至鹏、而是选择吉翔,主要是因为吉翔的对抗与身体素质更出色,这也是针对澳大利亚有意作出的安排。孙可则继续在右路首发。至于中锋的位置上之所以选择武磊,一方面是佩兰比较喜欢武磊,但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队的后卫队员身材高大、正面防守较强,但侧身、转身并不是那么灵活,而武磊恰好可以发挥灵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速度。

  应该说,佩兰是经过精心考虑后做出的选择。而且,从上半时来看,整体战术的安排及人员的安排是成功的。特别是在防守方面,由于防守中国足可以实施“对位”防守(如图1),澳大利亚队的进攻并不顺畅。而且,国足在防守过程中,队形虽变化多端,但始终可以很快回到451站位(如图2、图3)。根据场上形势的需要,还可以形成“五后卫”站位(如图5)、甚至是“六后卫”站位(如图6),这其中最主要是左、右两名中场球员吉翔与孙可的位置较为灵活,根据场上的形势及时进行调整回撤,进一步加强中国队的防守。

  而且,在整个防守过程中,国足还可以形成4141队形(如图7),特别是蔡慧康的出场,有效地加强了中场的拦截与抢断,同时,武磊回撤、干扰对方的15号耶迪纳克,不让其轻易接球、传球。这使得澳大利亚队在整个上半时并未有效地组织边路进攻,因而也就没有对中国队构成实质性威胁。这一点,从上半时比赛热图(如图8)中就可清晰地看出,即中国队门前特别是禁区前沿,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整个上半时,澳大利亚队就只有5次射门。这也是中国队为什么上半时顺利与对手战成0比0的原因。可以说,佩兰的赛前战术部署又一次奏效了。

  体能透支

  意外只是表象

  澳大利亚队作为东道主,很显然要采取主动进攻,给中国队巨大压力。但是,导致国足在下半时被澳大利亚队完全击败,转折点似乎是第48分钟时卡希尔的那个倒勾,这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正常情况下,郑智如果不是倒地,所处位置恰好就是站在卡希尔身前,卡希尔也就不可能做出倒勾射门。而且,以往国内联赛中,如果球员在禁区内倒地的话,球员一叫唤,裁判就会吹哨;但在洲际赛场上,受国内联赛中“恶习”的影响,在郑智倒地后自然而然地就停止下来,门将王大雷也在举手示意,而不是专注于比赛本身。结果,经验丰富的卡希尔抓住机会,攻入一球。在丢球后,国足更加被动,并在第65分钟时丢掉第二球。

  表面看起来,国足的第一个失球是意外,如果不丢球的话,或许僵局还将继续下去。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恐怕还是国足因为上半时压力过大,失去了对比赛的主动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在上半时的控球率只有22.7%,这是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控球率最少的半场,且传球也只有85次。而澳大利亚队77.3%的控球率,甚至超过了小组赛中对阵阿曼队以及科威特队时的控球率。众所周知,控球率低,意味着失去了对球的主动权,要重新掌控主动权就必须消耗更多的体能去将球抢回来。如在小组赛中,中国队之所以表现出体能不错,尤其是下半时的体能优势更为明显,恰恰就在于始终掌握着控球权。

  因而,某种程度上,中国队上半时确保球门不失,完全是用体能拼出来的结果。至下半时,国脚们体能明显跟不上,这也就使得整个形势更进一步向澳大利亚队倾斜。赛后,国脚们在接受采访时也都坦言:上半时后半段体能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下半时根本就跑不动了。所以,丢掉了场上对球的控制,让国足失去了与澳大利亚队对抗的基础。

  国足在这场比赛中“好运不再”,梅方的意外受伤也能佐证。同样是下场,首场与沙特队的比赛,换来了于海的进球。但这次却是换来的丢球,而且仅3分钟时。梅方下场后,姜至鹏出场,使中国队的防线不得不重新进行调整。在任航与张琳芃搭档后,姜至鹏司职左后卫,但在防守的力度上,尤其是身体对抗方面,姜至鹏所起到的作用不如梅方。更重要的是,因为澳大利亚队第一个进球是利用角球的二次进攻,梅方的下场,使中国队的角球防守人员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不是郑智去与卡希尔争抢。

  澳大利亚求变

  加强边中结合

  早在赛前,澳大利亚队就明确表示,“决定这场比赛的将是球的移动速度!”而且,7号莱基也说:“在这么炎热的天气情况下,想在90分钟里始终做到左右大范围转移、跑动,有点难度,但我们必须尝试努力去这么做。如果我们一直能够保证球快速移动,只要对方防守时瞬间有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会有机会。”实战中,澳大利亚队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点。

  在上半时与中国队战成0比0后,澳大利亚队中场进行了调整。下半时开始后,澳大利亚队更多开始在中路“做文章”。这一点,与小组赛中国足对沙特队的情况有些类似。那场比赛中,沙特队同样是从下半时一开始就注重中路进攻,让国足后防身前出现混乱,所幸的是当时没有丢球。与澳大利亚队一样,国足面对澳大利亚队在进攻中的变化,同样出现了混乱,特别是中场完全被对方打乱,国足已无法像上半时那样对澳队实施“对位”防守。这一点,从下面几张现场图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图9、10、11、12)。

  而且,澳大利亚队在下半时明显加快了传接球的速度,特别是左、右两侧结合中路的转移,让国足在防守中出现更多的空当。于是,下半时澳大利亚队的边路进攻威胁也就更大。而国脚们因为上半时体能消耗过大,很难再像上半时那样进行防守。统计数据显示,上半时,澳大利亚队才有8次传中,而下半时则有18次,其中卡希尔攻入的第二球就是左侧边路传中后完成的。从下半时的热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澳大利亚队进攻方式的变化。在丢球后,不甘心失败的中国队开始加强了进攻,但因为受到体能限制,攻守中出现前后脱节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中场为对手进一步所利用也就很正常了。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在整场比赛的传球只有288次、控球率为33.5%,相比小组赛时的场均533.7次、54%的控球率,有明显下降。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队与亚洲最好队伍之间的差距。输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道输在哪里,下一步继续向着既定目标努力,这才是国足最大的收获。

  坦率地说,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的澳大利亚队与韩国队已经进入了本届亚洲杯四强;今日,另两支代表队日本队和伊朗队不出意外也都将进入四强。这四队可以说是亚洲“第一集团”队伍,也是最强对手。中澳之战显示出了我们的差距,某种意义上这种差距也是中国足球与世界杯的差距。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技战术水准上进一步缩短这种差距,才是中国足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