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过世肾衰竭是真凶:重疾可等申奥等不得
2015年1月5日 19:27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 何振梁过世肾衰竭是真凶:重疾可等申奥等不得
听说,人间少了一条生命,天上便添一颗星星。
萨马兰奇曾言,他是国际体育界的文化人。算起来,这是双份的损失。何振梁老先生的噩耗传来,众人皆叹。昨晚,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馆长徐旸正在老人的家乡无锡参加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赛开幕,他被团团围住。十余年,几十次交往,一段忘年交。是夜,说何老的故事,听何老的轶闻。漆暗的冬夜,是否闪过别样透亮的星光?
重疾可以等 申奥等不得
何振梁过世,肾衰竭是真凶。其实,这并不是何老晚年突如其来的灾祸。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次申奥时,何振梁便已经查出肾脏衰竭。但当时,中国申奥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身为中国奥委会主席,他一刻也停不下来,更别提住院。“当时医生建议需要休息并且系统治疗,但他坚持申奥,说申奥是等不得的大事。自己只需吃一点中药缓解病症,对付对付就过去了。”徐旸在老人病逝前10天,特别赶往北京协和医院,“当时接到他儿子的电话,说情况很不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的何老,拖着病躯见证了中国奥运的光华。
2013年的春节前,何振梁中风半身瘫痪,他住进了协和医院。这一住,便再也没能离院。“最近一段时间,每周四都会透析。但是他的血越来越浓,血栓很严重。中国已经没有合适的医疗器具为他治疗。”何老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每天只开放半小时,每次接待2位探者。徐旸在何老家人的陪伴下进入病房,“他看上去很累,听了我带去的问候,还说出四个字——谢谢你们。”2014年的平安夜,相关的设备从美国运抵,何老做了最后一次手术。“手术后他儿子还告诉我非常成功,当时大家都很高兴,没想到……”
时髦是面子 朴素是里子
问遍与何振梁有过接触的所有人,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儒雅、风度翩翩”。没错,很多人说,何老英语溜,法语牛,谈吐不凡,是个时髦老头。
有一种时髦叫朴素。何振梁没有应酬的日子,他与夫人很少在厨房里“大动干戈”。一碗清粥,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能打发一顿。“他说这么吃,胃更舒坦。”即便后来何振梁名声在外,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高官,也仍是这般清汤寡水的脾性。“别看他平时外访时衣服很时髦,平时没有活动时的打扮都非常朴素。”三十年前,何夫人还会去买真丝料子为丈夫裁剪缝制一条领带。“前几年他多次回老家无锡,遇到缺什么生活用品,夫人还会叫我陪着去家乐福,买的都是最平常的货色。”
现在,何振梁在无锡的老家已经拆迁了。当时有关人员曾向他建议保留故居,何老坚决反对,“不要搞这些,我不喜欢。”倒是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颇得老人关心。2007年陈列馆筹建,2008年8月7日向市民开馆,其间何振梁多次过问,还捐赠了2000件藏品。
细节显人品 大爱走天下
上世纪50年代,青年何振梁被团中央挑选到北京工作,在国际联络部当翻译。精通英语、法语、俄语的何振梁曾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何老这辈子个人最佩服的大概就是周总理,他也在很多地方借鉴周总理的为人处世风格。”来到陈列馆,何老一定会要求见一见从上到下所有的工作人员。有仰慕大名的保安要求签名合影,何老也是欣然答应,乐于做个“摆拍道具”。前几年,何老身体还算不坏的时候,他总是亲自拍摄家乡的风景照,制成明信片寄给各国友人,“何老一直都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
何振梁对奥运有大爱,对小家庭同样倾注心血。更多时候,他的西洋教育,并没有冲淡他的“传统”观念。孙子谈恋爱了,老人一样要过问。“不问家世,不问名头,他只问女孩子人品如何。”当年,在特殊年代里,何振梁夫妇都受尽委屈,但只想尽己所能把烦心事留在两人之间。“于是孩子们在场时谈论困难,他们先说英语。后来孩子们慢慢大了会英语了,他们又改说法语。何老不是那种把爱挂在嘴边的人,却用一言一行去实践。”
让徐旸形容下对老人的印象,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他只说了两个字——好人。一辈子,若能以此为结论,该算欣慰。 本报记者 华心怡
各方声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一位最热心的大使。何振梁对我十分真诚,并给了我许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对此,我将永远心存感激。(巴赫要求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奥运五环旗连续3天降半旗表示哀悼)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何振梁在所有的国际体育活动当中,始终不忘宣传社会主义中国,打消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界对我们的误解。
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体育获得国际地位,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何振梁的个人魅力。他的工作能力和对奥林匹克的热情,我非常佩服。
主持人杨澜:何振梁以他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的水准为中国赢得了很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