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官员曾批何振梁:有国际背景就以为自己了不起
2015年1月5日 11: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总局官员曾批何振梁:有国际背景就以为自己了不起
![]()
“奥运老人”何振梁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
何振梁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何振梁生于1929年,被誉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他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何振梁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特别是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8年8月6日,何振梁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中欣)
关键词
“申奥功臣”从主席翻译到体育外交家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和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在国际奥委会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
何振梁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何振梁以其娴熟的外语,为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担任翻译。一次翻译结束后,毛主席亲切问道:“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与毛主席这次交谈,使何振梁与这位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大多由何振梁担任。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把何振梁介绍给周恩来总理,以至于他有机会多次以翻译身份随总理出访。从外交部转战体育战线后,经何老积极斡旋,促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四处奔走,说服欧洲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接受中国奥委会,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恢复。
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外事能力和过硬的外语水平,当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后,何振梁1981年被中国奥委会推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1985年起三次被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要领导人期间,先后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并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何老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申奥成功回到北京后,人们把“申奥功臣”的称号送给了这位老人。对此,何振梁却淡然处之。他说:“申奥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胜利。它属于所有参与了这项工作的人,属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只是尽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遗嘱”
参加北京申奥置之死地而后生
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在中国奥委会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体育组织通报了北京的申请。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当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1993年,蒙特卡洛的心碎之夜。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以2票之差无缘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而何振梁正是当年北京申奥团的陈述人之一。据媒体报道,当时北京申奥团的所有发言,由何振梁亲自用法语和英语交替串联。“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宣誓——我愿意竭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
何振梁富有感情的演讲感动了很多人,虽然北京在1993年与奥运会主办权失之交臂,但为日后的成功申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据媒体披露,在兵败蒙特卡洛之后,何振梁曾躲到房间里号啕大哭。
北京第二次申奥,何振梁仍然积极地参与其中。2001年7月13日,那个被载入史册的夜晚,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会场中一片沸腾,包括何振梁在内的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终于欣喜万分。
为了申奥成功,何振梁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全身心地投入。由于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国际范儿”
搭起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桥梁
何振梁的工作,是在东西方文化间做沟通,而且更多的层面上,需要引导中国有关方面熟悉、理解和适应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游戏规则。
做了近20年体育记者的罗宏涛说,何振梁经常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的同事,如何与国际奥委会的人打交道,有哪些是不妥的,这种交流方式肯定要得罪很多人。她就曾亲自听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表达对何振梁的不满,其言谈中包含的意味是:有国际背景了、知道一些外面的规矩,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吗?就可以指手画脚吗?
与绝大多数官员的难以接近不同,何振梁是以国际奥委会的价值理念面对媒体,他是一个很受中国记者欢迎的人物。他总是尽量配合记者的工作,并给予记者充分的尊重。中体产业的部门经理王奇也曾是资深体育媒体人,他说自己认识何振梁20多年,对其充满敬意。在他眼中,这位长者体现的是一种“国际化的范儿”。(小文)
各界追思
刚刚度过85岁生日仅5天的“奥运老人”何振梁,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在他去世后,社会各界表达了哀悼之情。
正在为申办2022年冬奥会而进行紧张筹备的北京冬奥申委发表声明,对何振梁的去世深表哀悼,并对他为奥林匹克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承诺力争用实际行动完成申办冬奥会使命。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说,何振梁是他的老领导、是师长、是兄长、更是好友,在他眼中,何振梁没有官架子,事业心和责任心却极强,对下属的要求也严格。“我们能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都是因为他严格要求的结果。”
他回忆称:“申奥的两次历程充分表达了何老对国家、党和体育的热爱,2001年申奥代表团最后一次发言,何老是用他全部的感情,用他的心在做陈述。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北京两次申奥他都为中国体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称,何振梁是中国体育外交史上,能让中国的体育走出去,又能将奥林匹克带进来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人物。回忆起与这位老人的交往经历,她说,“他是我十分敬仰的前辈,他的经验非常丰富,非常敬业,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他是我们的榜样。”
两次参与申奥的主持人杨澜称:“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回顾与何振梁两次“并肩作战”申奥的经历时,杨澜说,这让她对何振梁充满敬佩之情,“他以他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的水准为中国赢得了很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游泳名将孙杨在微博中表示,何振梁是中国体育事业杰出的领导者,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体育与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实在令人尊敬、敬佩。“在此,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何老深深鞠躬致意,惜惜告别。”
奥运冠军邹市明也在微博中表达了哀思:“何老走好,中国的体育事业还要我们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