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与萨翁的君子之交 一生最可贵的"诤友"
2015年1月4日 21:48 来源:网易体育
原标题: 何振梁与萨翁的君子之交 一生最可贵的"诤友"
北京时间1月4日,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于今天下午因病逝世。他曾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在奥委会任职期间,何振梁有过一段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共事的时光。自1978年萨翁初次访华以来,何振梁就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在萨翁饱受流言困扰之时,他也一直站在背后鼎立支持。
1992年4月,英国包括BBC在内的一些媒体猛烈抨击国际奥委会和萨马兰奇主席,把国际奥委会描绘成贪婪腐败的机构,并煽风点火提出应该撤换“教皇”(指萨马兰奇)。5月上旬,何振梁在奥委会执委会的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这一攻击不是偶然的孤立事件,是当前针对国际奥委会及其领导人的一场反对运动的组成部分。十多年来,国际奥委会的工作在萨马兰奇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绩。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萨翁非常喜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中国古语,并将其作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第99次全会开幕式发言的结尾,并指出:“一位来自具有几千年光辉历史而令我尊敬和热爱的国家的同事对我说,国际奥委会的大树秀于世界体育之林,必然要受到从四面八方刮来的狂风的摧残。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们这棵大树根深叶茂,不仅能经受住狂风的吹袭,而且还会茁壮生长。”
何振梁根据自己在国内担任体委领导工作的经验和他对世界政治的理解,经常在会议上发表被认为有见地的意见。从这点来看,何振梁可谓萨翁一生中最可贵的“诤友”。
两人曾在挑选新委员时出现过选择标准的不同。何振梁觉得萨翁偏重欧美,而对亚非考虑不够。而即使在欧美人选里,萨马兰奇也较为偏重上流社会人物的影响力,而非考虑他们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当萨马兰奇选择英国公主和列支敦士登公主作为奥委会委员时,何振梁都曾对他提出过异议,认为除了少数皇室成员口碑不错以外,大多数评价都不太好。他也曾多次向萨翁提出,应该增加亚非委员的比重,并一直为各大洲委员比例均衡作出努力。
1993年,悉尼以两票之差胜过北京赢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萨马兰奇主席在记者会后表态说“悉尼是最好的选择”,何振梁提出意见:“你可以说悉尼是国际奥委会多数做出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悉尼是个好的选择,但说‘悉尼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刺伤了中国人民的心,而且也忽视了几乎一半委员选择了北京这一事实。”而在之后对于悉尼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萨翁承认:“如果当年选择了北京,我会省心得多。”
对于何振梁强硬的态度,萨马兰奇曾开玩笑说:“他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有时是过分强烈了一点。”而在这时,何振梁甚至不惜与萨马兰奇为一件事僵持不下。
1997年冬奥会,中国队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因为裁判的不公平判罚而失掉了金牌,为此她拒绝与冠军合影,并当众把花扔在地上,由此引起了观众和主办方的不满。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干事卡拉尔找到何振梁,希望那名运动员写信向萨马兰奇致歉,此事就算了结。何振梁了解情况后指出,运动员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确实不妥,但也是裁判明显不公在先。随后,他又对萨马兰奇说:“她是受害者,我怎能让她来写道歉信?”多次攀谈之后,萨马兰奇见何振梁态度坚决,只得同意不写道歉信,由他在会上说明“已同何先生谈过”作为此事的了结。
何振梁这种坚持原则、不容妥协的态度令萨马兰奇印象深刻。尽管他和萨翁之间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两人之间一直保持了互相尊重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