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投三分严守篮下 反其道行之方成奇才之道
2014年12月29日 08:06 来源:腾讯体育
原标题:少投三分严守篮下 反其道行之方成奇才之道
在如今的NBA,衡量进攻效率高低的诸多标准有一项颇为有趣:三分球投进得越多,那么在进攻端所表现出的效率值越高。而且,也能让球队在进攻中获得更多的益处,这个标准成为火箭、勇士等队遵循的不二法门,可偏偏有一支球队反其道行之,更多地用中投解决战斗,他们就是奇才。
奇才的三分命中率跟两分不相上下
正是因为三分球在现代篮球中比例越来越大,火箭总经理莫雷才提出了所谓的“魔球理论”,也就是为了让进攻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化,在球场上要尽可能避免去在中距离进攻,对于长距离两分球,更是在莫雷的理论中所摒弃的部分。
有趣的是,这一理论在本赛季却遇到了强有力的颠覆者。排名东部第三、全联盟第七的华盛顿奇才,在本赛季已经取得了21胜8负的战绩,近十场战绩更是达到了8胜2负。不过,要是单看奇才100.5的场均得分,似乎与球队的高排名并不相称——只能排在全联盟第十八位,即便是在进攻相对较弱的东部赛区,也只能排在第六位。
因为什么?其实说穿了,就是长距离两分球投太多,而三分球投的太少了。
与“魔球理论”唱反调,奇才的进攻打法引来不少关注。就连ESPN此前撰写的《圣诞节,NBA球队都需要什么礼物》一文中,记者哈博斯特罗都在戏谑奇才的三分球。
“这支球队真的需要好好上上数学课。”哈博斯特罗如此写道,言下之意,与其在长距离两分球上玩命投,还不如向后挪一小步多投些三分球。毕竟,一次进攻一分之差,一场下来,则意味着不小的区别。
奇才的三分球一点都不差,38.9%的外线命中率让他们排名全联盟第一。尽管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但奇怪的是,华盛顿人并不喜欢借此加强在外线的进攻。赛季目前为止,奇才的中距离投篮次数,几乎是球队三分球出手次数的两倍。更让人不解的是,球队的长距离两分球命中率,与三分球命中率相差几乎可以忽略……“如果说在同等价位上,有其他水果会比苹果更好吃,那为什么不去选择其他水果?”哈博斯特罗不解道。
奇才并不缺乏三分球投手,布拉德利·比尔、拉苏尔·巴特勒以及保罗·皮尔斯都是非常稳定的三分球投手。但是在进攻中,这几名投手却没有更多地在撕开防守漏洞之后,利用三分球好好惩戒对手。如果算一道数学题,将奇才本赛季扔出的822记长距离两分球中的150球,按同等命中率转换为三分球,那么奇才的进攻效率将会瞬间摆脱排名中下游的尴尬,转而成为全联盟第七位。
细化奇才的长距离两分球出手比例,你会发现,奇才在2.5米到5米范围内的投篮出手次数共有415次,而5米到7.5米范围内的两分球出手次数更是达到了560次。相比之下,整个赛季目前为止球队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只有451次。从场均出手三分次数的角度来讲,奇才只能达到国王和森林狼这一级别的档次,要知道,这两支球队在进攻效率排行中,一个是联盟第十六位,一个则更低,排在联盟倒数第四。
当然,奇才之所以能投出全联盟命中率第一的三分球,也同样要感谢比尔、巴特勒和皮尔斯这三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外线进攻,奇才的三分球出手会变的更低,进攻效率排名也会更低。
死防三分严守篮下比尔中投就没人管
那么,在奇才的进攻体系中,又是谁那么喜欢去投中距离两分球,尤其是那些踩着三分线的两分球?根据数据网站Basketball-Reference.com所提供的详尽数据来看,德鲁·古登、亨弗里斯、约翰·沃尔和布拉德利·比尔,在莫雷口中的“危险区域”内的出手次数,占到了他们平时进攻的四分之一,甚至还要多。
作为奇才的进攻核心,沃尔在长距离两分球中的投篮次数,要明显高于奇才队内其他人。在5米开外的投篮次数中,沃尔的出手比例占到了35.6%,而且,在近几年的磨练与发展中,沃尔越来越喜欢像韦斯特布鲁克那样,在进攻中用干拔跳投来解决,按照官网最新统计,本赛季沃尔有55.9%的投篮出手来自干拔跳投,而命中率则达到了39%。
其实,沃尔虽然只有16.9%的出手次数来自三分线外,但是他的三分命中率却达到了32.9%,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数据并不算差。可为什么,这位在上赛季能够带领球队在东部季后赛中给诸多球队带来麻烦的全明星后卫,一味钟情长距离两分球呢?
本赛季目前为止,很多球队在防守沃尔时的策略都是防突不防投,尤其在高位挡拆形成之后,防守人并不会积极绕前去逼抢沃尔,而是选择从掩护后面绕过以防止他突破造成杀伤。面对这样的防守策略,奇才主帅惠特曼倒也干脆,直接放手让沃尔投篮,而后者倒也争气,命中率保持得相当不错。
“投篮就是这样,能解决很多问题,也能掩盖很多的不足,”主帅惠特曼说,“当你在球场上有这样的球员能够频繁命中远投,那一定能够拉开进攻空间,而且防守人会更难抉择,是采用紧逼的方式,还是死守篮下不让突破。两瓶毒药,哪一瓶喝下去,都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沃尔也说,在很多比赛中,尤其是开局阶段,对手对他的防守逼得并不是很紧,于是在那段时间里,沃尔直接选择在掩护形成后投篮。“他们似乎都更希望看到我在开始的时候多投篮而不是杀进内线,”本赛季场均助攻达到10.6次排名联盟第二的沃尔说,“很多球队也是这么防守布拉德利的,这让我有时候真的很惊讶,天呐,他们真的就这么放我们投篮,而到了比赛都打了一阵才开始改变防守。”
对手的防守策略只是其二,今年夏天沃尔苦练投篮,才是他如此坚决且自信地选择长距离两分球的原因。而且,在比赛不断深入之后,他越发能够品尝到拥有一手稳定中投的好处,比如,迫使对手改变防守后,让自己的突破实现杀伤最大化——不仅自己得分,也能更轻松地为其他队友创造得分良机。“就是阅读当时出现在我面前的防守是什么样的,然后遵照赛前和教练们制定好的比赛策略,一切就容易多了。”两分球投篮命中率达到48.5%的沃尔说。
巴特勒三分更准奇才战略依旧不变
奇才的高位挡拆越打越多,沃尔的跳投、内内等人在掩护后的顺下接球进攻,又或者外围其他球员的埋伏,想要限制住奇才的进攻,对于每支球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些,并不是简单的进攻效率就能够反映的。
“效率值反映出的仅仅是我们在球场上表现的一部分,只有结合比赛胜负,你才能知道我们进攻打得到底有多好,至少,我们在进攻端做出的选择,都是最为正确的,”惠特曼说。
当然,在奇才的进攻理论中,也有让人不解的部分。比如,布拉德利·比尔的投篮选择。从数据来看,比尔本赛季在长距离两分球中的投篮只有92投27中,命中率只有29.3%,相比之下,比尔在三分线外的投篮却要好很多。弧顶部分有46投23中50%的命中率,右侧底角9投5中,有55.6%的命中率,左侧底角相对较差,也能有19投6中31.6%的命中率。怎么看,都要比长距离两分球的命中率好。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所以,不能简单用用其他水果更好吃就抛下同等价位苹果这样的逻辑来衡量。
奇才队内显然不会忽视比尔职业生涯只有32.4%的中距离投篮命中率,但球队之所以坚持让比尔用这样的进攻方式来打比赛,无非是想改变对手的防守。“我们当然会比其他人更了解球员的状况,所以,我们并不会让不擅长做这些事情的人,去大量重复那些艰难的工作,”球队助教达雷尔·沃克说,“我们会让比尔去投,但不会让他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命中那些长距离两分球上。”
实际上,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拉苏·巴特勒身上,长距离两分球命中率并不如三分球。不过,奇才依然坚持他们的进攻策略,而不为莫雷的“魔球理论”所动。
其实,《华盛顿邮报》记者约格·卡斯蒂洛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当你站在三分线外时,一定有防守压过来,可当你跨进三分线一步,或踩上三分线时,90%的球员会想,这个距离命中率不高,而且投中不过是两分。既然如此,对于能够投中的球员,当然是要放手去投了。”
但奇才对于这件事情,是如此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