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淡化锦标,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2014-11-28 14:43:49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余燕

原标题: 解放日报:淡化锦标,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今天,第十五届上海市运动会将在东方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和四年前相比,新一届市运会取消了大众组的比赛,只设置青少年组和高校组两个组别,让广大青少年和普通在校学生当主角。过去面向广大市民的大众组比赛,“变身”为四年一次的市民运动会和每年进行的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
  改革后的市运会将脱离金牌至上的锦标主义,特别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关心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激励全社会为上海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出人才:头脑简单要不得
  每一届的市运会都承担着挖掘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今年的市运会,对“人才”有了新的定义。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是以往人们对于运动员的“偏见”。本次市运会第一次设定了运动员文化测试的“及格线”,语、数、外三门课程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共有1.2万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文化测试,不合格的258人被取消参赛资格。“我们需要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市运会组委会秘书长郭蓓说,“文化素养也是体育人才的一项新标准。”
  在项目设置上,本届市运会也进行了改革:如青少年参赛组别根据不同年龄分得更细,又比如篮球比赛还要比试“绕杆运球”,还比如把学校体育教学大纲里的“跑、跳、投”三项全能和推挡、对拉等乒乓球基本功列入各个项目的赛程。
  两手抓:普通学生也加入
  以往,市运会只是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场,今年的市运会,是全市青少年的体育大派对。从业余青年体育训练到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这是本届市运会不同于往年市运会的新“走向”。
  在今年的市运会赛场上,来自17个区县的千名普通在校学生,也将以“小铁人”、“小达人”的身份一比高低。这些小运动员的成绩或许无法和专业运动员相比,但只要拥有足够的热情,敢于展现自己,就同样能登上市运会的竞技场。与此同时,以在校学生和体育老师为主角的“阳光少年”、“活力园丁”评选和“体育课展评”活动,也将在市运会轮番上演。郭蓓表示,市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以此引导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这样的理念下,今年的市运会激发了全市各所学校的参赛热情。据统计,今年报名参加高校组比赛的高校参赛运动员从上一届的2700多名增加到了6000多名。
  共参与:社会办训热情高
  今年的市运会,将第一次在全市17个区县全面展开。比如奉贤区,今年将承办网球、射箭和马术三个项目的比赛,奉贤本身是这三个项目的强区。既参赛又办赛,不仅表达了上海全市对于市运会的热情,更体现了近年来各区县体育运动专项水平的显著提高。
  今年的市运会,项目设置也有了新的“增长点”:花样滑冰、冰壶、马术、高尔夫球、现代五项、帆板、拳击和散打8个项目,将第一次登上市运会的赛场。和这些新增项目相辅相成的,是众多参赛的“新面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项目的注册运动员,不再单单依靠少体校学生“包圆”。由马术场和高尔夫场输送的运动员、由冰场培养的花滑好苗子,由高校组成的冰壶队,由李国君、丛学娣等个人俱乐部培养的体育人才,由家庭自筹资金培养的高尔夫、网球选手等,都将有机会和少体校的孩子们同场竞技。
  “第十二届市运会的时候,我们只有4家社会办训的运动员参赛,今年已达到30多家,”郭蓓说,“市运会让各种社会办训力量一展实力,共同培养上海体育的人才。”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淡化锦标,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28日 14:4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 解放日报:淡化锦标,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今天,第十五届上海市运动会将在东方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和四年前相比,新一届市运会取消了大众组的比赛,只设置青少年组和高校组两个组别,让广大青少年和普通在校学生当主角。过去面向广大市民的大众组比赛,“变身”为四年一次的市民运动会和每年进行的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
  改革后的市运会将脱离金牌至上的锦标主义,特别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关心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激励全社会为上海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出人才:头脑简单要不得
  每一届的市运会都承担着挖掘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今年的市运会,对“人才”有了新的定义。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是以往人们对于运动员的“偏见”。本次市运会第一次设定了运动员文化测试的“及格线”,语、数、外三门课程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共有1.2万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文化测试,不合格的258人被取消参赛资格。“我们需要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市运会组委会秘书长郭蓓说,“文化素养也是体育人才的一项新标准。”
  在项目设置上,本届市运会也进行了改革:如青少年参赛组别根据不同年龄分得更细,又比如篮球比赛还要比试“绕杆运球”,还比如把学校体育教学大纲里的“跑、跳、投”三项全能和推挡、对拉等乒乓球基本功列入各个项目的赛程。
  两手抓:普通学生也加入
  以往,市运会只是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场,今年的市运会,是全市青少年的体育大派对。从业余青年体育训练到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这是本届市运会不同于往年市运会的新“走向”。
  在今年的市运会赛场上,来自17个区县的千名普通在校学生,也将以“小铁人”、“小达人”的身份一比高低。这些小运动员的成绩或许无法和专业运动员相比,但只要拥有足够的热情,敢于展现自己,就同样能登上市运会的竞技场。与此同时,以在校学生和体育老师为主角的“阳光少年”、“活力园丁”评选和“体育课展评”活动,也将在市运会轮番上演。郭蓓表示,市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以此引导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这样的理念下,今年的市运会激发了全市各所学校的参赛热情。据统计,今年报名参加高校组比赛的高校参赛运动员从上一届的2700多名增加到了6000多名。
  共参与:社会办训热情高
  今年的市运会,将第一次在全市17个区县全面展开。比如奉贤区,今年将承办网球、射箭和马术三个项目的比赛,奉贤本身是这三个项目的强区。既参赛又办赛,不仅表达了上海全市对于市运会的热情,更体现了近年来各区县体育运动专项水平的显著提高。
  今年的市运会,项目设置也有了新的“增长点”:花样滑冰、冰壶、马术、高尔夫球、现代五项、帆板、拳击和散打8个项目,将第一次登上市运会的赛场。和这些新增项目相辅相成的,是众多参赛的“新面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项目的注册运动员,不再单单依靠少体校学生“包圆”。由马术场和高尔夫场输送的运动员、由冰场培养的花滑好苗子,由高校组成的冰壶队,由李国君、丛学娣等个人俱乐部培养的体育人才,由家庭自筹资金培养的高尔夫、网球选手等,都将有机会和少体校的孩子们同场竞技。
  “第十二届市运会的时候,我们只有4家社会办训的运动员参赛,今年已达到30多家,”郭蓓说,“市运会让各种社会办训力量一展实力,共同培养上海体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