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WEC比赛期间 姜澜:好赛事不是产品,是传统

2014-11-5 08:41:55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黄宇龙 选稿:实习生管丹蕾

  原标题: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WEC比赛期间谈办赛谈产业“好赛事不是产品,是传统”

  

  上周日,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进行。

  上周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赛事之一,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进行,3万多观众、4万多人次到现场观战,赛事组织者、运营者,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在赛场内的车手休息别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跳出主办体育赛事本身,阐述久事赛事新的办赛理念,也畅谈自己对于体育产业的理解。

  “上赛场的下一个目标是对比赛进行取舍,去粗取精,要有新的标准。”

  WEC世界耐力锦标赛是国际汽联旗下品牌赛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F1,过去三年,该项赛事在上赛场的上座率几乎呈倍级增加,第一年观众不到1万人,去年发车时约2万观众,今年发车时有3万多人,之后又有观众陆续进场,最后统计数据显示有4万多人次观赛。勒芒赛的总经理对姜澜说,看到今年的场景,他感觉这项比赛“回家了”。

  姜澜说,对这句称赞,他有自己的理解:“回家”的概念,第一是赛事效应达到或超过了他的预期,第二就是他感受到了一些传统和文化氛围。

  姜澜介绍说,今年据目前的统计,上赛场全年的赛场利用时间是314天,也就是说,365天中,有314天被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比赛,但这种“客满”也有幸福的烦恼,留给正常的检修、维护的时间就很短暂。“赛道设施需要正常的维护,包括标识、赛场遗留物等检查,都需要细致,更需要时间。前几年,我们确实以提高赛场利用率为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就是激活参与者,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做的工作也都是围绕引进、创办、组织比赛为主,10月初,上赛场甚至有过一个周末有8项比赛挤在一起的盛况。但现在,我们显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可供应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我们需要哪些比赛,观众需要哪些比赛。”姜澜说,新的阶段就是如何对赛事进行取舍和选择,去粗取精,要设立新的办赛标准,车迷关注度高的比赛,商业开发前景好的比赛,潜力大的比赛,同时要思考,能给一些培训活动、公益性活动留多少空间和时间。

  “赛事是一个复杂混合体,是传统,是生活方式,是文化景观,不是产品,不是标准化制作,不是指标的实现。”

  WEC赛事来源于举世闻名的勒芒24小时车赛,在整个比赛周,勒芒这座20多万人口的法国小镇,会吸引40万到50万的游客前来观赛,不能忘记,法国人从1923年开始就精心培育这项赛事,81年,才使比赛成为勒芒和法国的一张名片。姜澜对此评价说,好的赛事是一个复杂混合体,是传统,是生活方式,是文化景观,不是产品,不是标准化制作,不是指标的实现。

  “我们办比赛越多,就越有感概,为什么好的比赛都是人家外国人的。”姜澜说,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证明,我们中国人能办好比赛,也可以用花钱的方式引进任何最高水准的比赛,但这不应该是对赛事理解的全部。移植赛事文化、鼓励生活方式,进行本地化改造,这是真正的赛事引进、赛事主办。好的比赛必须有技术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培育。缺一不可。

  “追求轰动效应肯定不能是现在办比赛的宗旨了,不能急于铺摊子,好的赛事是复杂的混合体,是一种传统,带动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道文化景观,网球、高尔夫的四大满贯都是如此,办比赛不是生产产品,不是进行标准化制作,不能拿一些所谓的指标进行量化、模板化,勒芒每年耐力赛主办时,40万、50万观众去,就是已经形成了历史,有了传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有了植入内心的情感释放的载体。”

  “真正体育的本体,是体育服务业,大家都热爱体育运动了,都去强身健体了,花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就少了,最起码,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花钱看病的机会就少了。”

  在采访中,姜澜很自然地将话题从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产业,他不认可单纯、过度追求所谓“赛事影响力”的做法,认为这有些空泛,他认为真正体育的本体,就是体育服务业,赛事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创造消费内容,同时创造消费人口。“应该不断提升效应,将效应转化为消费动力,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东西,要成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能为社会经济增加贡献度”。

  “国企办比赛,有一些示范性、探索性和突破性,办F1、网球、马术冠军赛等都有这些功能的体现,上海这座城市需要,我们就挺身而出去做,有些也并非完全出于主观需求,但仅仅赚吆喝是不够的。”对于久事赛事的功能,姜澜并不避讳,相反,他坦言,久事赛事也在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在办赛上更多考虑民众需求,更多考虑民众参与、体验的潜力,考虑未来体育消费增长的潜力。这点,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思路一致。

  “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车迷来看F1、来看WEC,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对车非常了解,他们开始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这是一个明确的迹象。好的赛事,就是创造消费内容,创造消费人口,让老百姓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一个参与者,最终变成一个消费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更有活力,也会更具有创造力。

  据可查看的相关数据,美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总量达到5%,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则普遍超过2%,但去年我国体育产业仅占GDP比重的0.6%,差距很明显,这远远不够,也恰恰说明潜力巨大。姜澜说,自己不是经济师,无法说清楚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体育消费与公共卫生支出,“如果好的赛事能将民众吸引到参与体育、积极进行体育消费的活动中,大家都热爱体育运动,都去强身健体,那我想花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应该就会相应减少,最起码,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花钱看病的机会就少了。”

  很明显,姜澜很希望打造品牌赛事并让其成为体育产业重要的环节,继而让体育产业为国家经济做贡献,以民众的参与体验开始,带动体育消费增长,最终使消费文化和结构都发生变化。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WEC比赛期间 姜澜:好赛事不是产品,是传统

2014年11月5日 08:41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WEC比赛期间谈办赛谈产业“好赛事不是产品,是传统”

  

  上周日,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进行。

  上周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赛事之一,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在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进行,3万多观众、4万多人次到现场观战,赛事组织者、运营者,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在赛场内的车手休息别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跳出主办体育赛事本身,阐述久事赛事新的办赛理念,也畅谈自己对于体育产业的理解。

  “上赛场的下一个目标是对比赛进行取舍,去粗取精,要有新的标准。”

  WEC世界耐力锦标赛是国际汽联旗下品牌赛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F1,过去三年,该项赛事在上赛场的上座率几乎呈倍级增加,第一年观众不到1万人,去年发车时约2万观众,今年发车时有3万多人,之后又有观众陆续进场,最后统计数据显示有4万多人次观赛。勒芒赛的总经理对姜澜说,看到今年的场景,他感觉这项比赛“回家了”。

  姜澜说,对这句称赞,他有自己的理解:“回家”的概念,第一是赛事效应达到或超过了他的预期,第二就是他感受到了一些传统和文化氛围。

  姜澜介绍说,今年据目前的统计,上赛场全年的赛场利用时间是314天,也就是说,365天中,有314天被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比赛,但这种“客满”也有幸福的烦恼,留给正常的检修、维护的时间就很短暂。“赛道设施需要正常的维护,包括标识、赛场遗留物等检查,都需要细致,更需要时间。前几年,我们确实以提高赛场利用率为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就是激活参与者,把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做的工作也都是围绕引进、创办、组织比赛为主,10月初,上赛场甚至有过一个周末有8项比赛挤在一起的盛况。但现在,我们显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可供应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我们需要哪些比赛,观众需要哪些比赛。”姜澜说,新的阶段就是如何对赛事进行取舍和选择,去粗取精,要设立新的办赛标准,车迷关注度高的比赛,商业开发前景好的比赛,潜力大的比赛,同时要思考,能给一些培训活动、公益性活动留多少空间和时间。

  “赛事是一个复杂混合体,是传统,是生活方式,是文化景观,不是产品,不是标准化制作,不是指标的实现。”

  WEC赛事来源于举世闻名的勒芒24小时车赛,在整个比赛周,勒芒这座20多万人口的法国小镇,会吸引40万到50万的游客前来观赛,不能忘记,法国人从1923年开始就精心培育这项赛事,81年,才使比赛成为勒芒和法国的一张名片。姜澜对此评价说,好的赛事是一个复杂混合体,是传统,是生活方式,是文化景观,不是产品,不是标准化制作,不是指标的实现。

  “我们办比赛越多,就越有感概,为什么好的比赛都是人家外国人的。”姜澜说,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证明,我们中国人能办好比赛,也可以用花钱的方式引进任何最高水准的比赛,但这不应该是对赛事理解的全部。移植赛事文化、鼓励生活方式,进行本地化改造,这是真正的赛事引进、赛事主办。好的比赛必须有技术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培育。缺一不可。

  “追求轰动效应肯定不能是现在办比赛的宗旨了,不能急于铺摊子,好的赛事是复杂的混合体,是一种传统,带动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道文化景观,网球、高尔夫的四大满贯都是如此,办比赛不是生产产品,不是进行标准化制作,不能拿一些所谓的指标进行量化、模板化,勒芒每年耐力赛主办时,40万、50万观众去,就是已经形成了历史,有了传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有了植入内心的情感释放的载体。”

  “真正体育的本体,是体育服务业,大家都热爱体育运动了,都去强身健体了,花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就少了,最起码,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花钱看病的机会就少了。”

  在采访中,姜澜很自然地将话题从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产业,他不认可单纯、过度追求所谓“赛事影响力”的做法,认为这有些空泛,他认为真正体育的本体,就是体育服务业,赛事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创造消费内容,同时创造消费人口。“应该不断提升效应,将效应转化为消费动力,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东西,要成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能为社会经济增加贡献度”。

  “国企办比赛,有一些示范性、探索性和突破性,办F1、网球、马术冠军赛等都有这些功能的体现,上海这座城市需要,我们就挺身而出去做,有些也并非完全出于主观需求,但仅仅赚吆喝是不够的。”对于久事赛事的功能,姜澜并不避讳,相反,他坦言,久事赛事也在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在办赛上更多考虑民众需求,更多考虑民众参与、体验的潜力,考虑未来体育消费增长的潜力。这点,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思路一致。

  “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车迷来看F1、来看WEC,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对车非常了解,他们开始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这是一个明确的迹象。好的赛事,就是创造消费内容,创造消费人口,让老百姓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一个参与者,最终变成一个消费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更有活力,也会更具有创造力。

  据可查看的相关数据,美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总量达到5%,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则普遍超过2%,但去年我国体育产业仅占GDP比重的0.6%,差距很明显,这远远不够,也恰恰说明潜力巨大。姜澜说,自己不是经济师,无法说清楚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体育消费与公共卫生支出,“如果好的赛事能将民众吸引到参与体育、积极进行体育消费的活动中,大家都热爱体育运动,都去强身健体,那我想花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应该就会相应减少,最起码,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花钱看病的机会就少了。”

  很明显,姜澜很希望打造品牌赛事并让其成为体育产业重要的环节,继而让体育产业为国家经济做贡献,以民众的参与体验开始,带动体育消费增长,最终使消费文化和结构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