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中国足球 讲故事还不如讲数据

2014-10-19 11:34:43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成昭远

原标题: 中国足球,讲故事还不如讲数据
  刚结束的亚青赛1/4决赛上,国青男足2比4不敌卡塔尔队,被挡在半决赛门外,也连续5年无缘世青赛。前几天我们还在为国青队小组赛的胜日平韩欢呼,现在又是一盆冷水浇到底。
  中国足球喜欢讲故事。最新的故事是传言中的王健林要买马德里竞技队的股份。因为有皇家马德里,所以这个新故事的广告语是“王家马德里”。联想到前不久的马云注资恒大,中国的富豪似乎一下子对原来还人人皆可骂的足球感兴趣了,有人据此认为:“中国足球的春天悄悄来了。”
  这是一个有人眼里“最好的时代”,也是有人眼里“最坏的时代”。不单是亚青赛碰壁,在不久前结束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足球也输得体无完肤,男足创造了8年不胜泰国的纪录。
  从引进第一个洋帅施拉普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职业联赛,再到一次次的更换中国足协掌门人,一直到最近的“富豪救市”,中国足球确实已经想了很多的招数。每一次的开局,都很美妙。每一位故事的主角,也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故事的结局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撞南墙不回头。中国足球已经撞了无数次南墙,也应该回头了。回到哪里呢?还是要回到原点,回到青少年,回到大家关心的基础:青少年足球。这条回归的路径是从讲故事,改变为讲数据。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的时代。讲故事可以天花乱坠,可以无中生有,但是,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有多少青少年在踢球,有多少青少年注册球员,有多少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有多少青少年足球教练……没有这些数据的改变,“神马”故事都是浮云。
  这里有两个例子。当年,美国网球一度跌入低谷,为了让美国网球早日走出低谷,美国网协的当家人不是把目光盯在早日培养出几个桑普拉斯或者阿加西身上,而是制定了一个网球人口增长的十年规划:在十年内让美国网球人口翻一番。他们的目标后来果真实现了,结果当然不用说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我们的近邻日本身上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我们把目光盯在花大钱请洋帅上面,期盼外来的救世主一举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水平时,日本足协却目光向下,制定了一整套以振兴校园足球,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为基础的十年规划。结果,也当然不用说了。本报一位记者受日本静冈县足协的邀请,去那里看了一下。在日本,一个县(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足协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但照样很轻松,因为他们没有我们全运会这样的金牌指标,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业余足球,其中一大块是校园足球。而基层中小学的积极性都很高,校长们就是足协的骨干分子。他们拿出的青少年足球的数据自然很漂亮。
  当然,讲数据比起讲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静下心来的理性思考,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付出,需要前人栽树只为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
  其一,体育主管部门必须抛弃政绩思维,老老实实树立数据思维。不妨先做一次足球人口普查。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在踢球,有多少青少年注册球员,可能在有些地方还是一笔糊涂账。在查清家底后,再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足球人口增长目标。当然,为了这个目标,体制机制如何改革,配套资源如何跟上,社会各方如何协调,要考虑清楚。
  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要坚持阳光少年的育人探索,让足球运动在校园扎根。最近,新的高考改革取消了体育加分,但不等于学校可以不重视体育了。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把孩子积极参加足球运动等体育特长得到重视,需要呼吁。
  其三,社会舆论少一点局外人的心态,多一点参与者的姿态。在巴西,有人说最难当的是巴西国家队教练,因为人人都是教练。在中国,日子最不好过的是中国足球,因为人人都是球评家。大家都是看客的心态,自己不踢,还不让自己的孩子踢。还动不动就说“13亿人口比不过人家小国家”,不想想人家小国家有多少人踢球。当然,一些家长的担心,教育部门也要考虑。一份调查表明,目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真正能走上踢球这条道路的,只有5%到10%。其余的怎么办?能否有好的出路?这些都是发展校园青少年足球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中国足球讲数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中国足球 讲故事还不如讲数据

2014年10月19日 11:34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 中国足球,讲故事还不如讲数据
  刚结束的亚青赛1/4决赛上,国青男足2比4不敌卡塔尔队,被挡在半决赛门外,也连续5年无缘世青赛。前几天我们还在为国青队小组赛的胜日平韩欢呼,现在又是一盆冷水浇到底。
  中国足球喜欢讲故事。最新的故事是传言中的王健林要买马德里竞技队的股份。因为有皇家马德里,所以这个新故事的广告语是“王家马德里”。联想到前不久的马云注资恒大,中国的富豪似乎一下子对原来还人人皆可骂的足球感兴趣了,有人据此认为:“中国足球的春天悄悄来了。”
  这是一个有人眼里“最好的时代”,也是有人眼里“最坏的时代”。不单是亚青赛碰壁,在不久前结束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足球也输得体无完肤,男足创造了8年不胜泰国的纪录。
  从引进第一个洋帅施拉普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职业联赛,再到一次次的更换中国足协掌门人,一直到最近的“富豪救市”,中国足球确实已经想了很多的招数。每一次的开局,都很美妙。每一位故事的主角,也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故事的结局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撞南墙不回头。中国足球已经撞了无数次南墙,也应该回头了。回到哪里呢?还是要回到原点,回到青少年,回到大家关心的基础:青少年足球。这条回归的路径是从讲故事,改变为讲数据。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的时代。讲故事可以天花乱坠,可以无中生有,但是,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有多少青少年在踢球,有多少青少年注册球员,有多少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有多少青少年足球教练……没有这些数据的改变,“神马”故事都是浮云。
  这里有两个例子。当年,美国网球一度跌入低谷,为了让美国网球早日走出低谷,美国网协的当家人不是把目光盯在早日培养出几个桑普拉斯或者阿加西身上,而是制定了一个网球人口增长的十年规划:在十年内让美国网球人口翻一番。他们的目标后来果真实现了,结果当然不用说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我们的近邻日本身上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我们把目光盯在花大钱请洋帅上面,期盼外来的救世主一举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水平时,日本足协却目光向下,制定了一整套以振兴校园足球,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为基础的十年规划。结果,也当然不用说了。本报一位记者受日本静冈县足协的邀请,去那里看了一下。在日本,一个县(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足协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但照样很轻松,因为他们没有我们全运会这样的金牌指标,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业余足球,其中一大块是校园足球。而基层中小学的积极性都很高,校长们就是足协的骨干分子。他们拿出的青少年足球的数据自然很漂亮。
  当然,讲数据比起讲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静下心来的理性思考,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付出,需要前人栽树只为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
  其一,体育主管部门必须抛弃政绩思维,老老实实树立数据思维。不妨先做一次足球人口普查。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在踢球,有多少青少年注册球员,可能在有些地方还是一笔糊涂账。在查清家底后,再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足球人口增长目标。当然,为了这个目标,体制机制如何改革,配套资源如何跟上,社会各方如何协调,要考虑清楚。
  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要坚持阳光少年的育人探索,让足球运动在校园扎根。最近,新的高考改革取消了体育加分,但不等于学校可以不重视体育了。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把孩子积极参加足球运动等体育特长得到重视,需要呼吁。
  其三,社会舆论少一点局外人的心态,多一点参与者的姿态。在巴西,有人说最难当的是巴西国家队教练,因为人人都是教练。在中国,日子最不好过的是中国足球,因为人人都是球评家。大家都是看客的心态,自己不踢,还不让自己的孩子踢。还动不动就说“13亿人口比不过人家小国家”,不想想人家小国家有多少人踢球。当然,一些家长的担心,教育部门也要考虑。一份调查表明,目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真正能走上踢球这条道路的,只有5%到10%。其余的怎么办?能否有好的出路?这些都是发展校园青少年足球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中国足球讲数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