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海峰的“第一枪”到体育强国观
2014年9月20日 07:47 来源:中国体育报
原标题:从许海峰的“第一枪”到体育强国观——写在仁川亚运会开幕之际
今晚,仁川亚运会就要开幕了。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笔者的思想节点忽然离开仁川,穿越到三十年前——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男子手枪射下中国的奥运第一金。此后,“零的突破”一词也从体育扩延到许多领域,成为改变历史事件的热词,至今都是一种傲称。
三十年的荏苒光阴,三十年的辉煌成就,许海峰的“第一枪”后,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女子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刘翔雅典奥运会中国男子田径金牌“零的突破”;从中国健儿在游泳、赛艇、击剑、射箭、跆拳道等许多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更大意义的“零的突破”,新中国体育人创造了中华民族在体育运动上从未有过的伟绩。
更重要的,中国体育发展到今天,愈加懂得体育的真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我们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了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的战略方向。《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更是中国体育史的划时代产物。可以说,在中国的体育工作者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同时,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活动同样如火如荼,体育场地一天天在增加,体育人口一天天在增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
尤值一提的是,雅典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中国均位列金牌榜第二(北京奥运会位列第一),表明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已跃居世界第二,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同步。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了。而实际上若算上体育产业、体育外贸、体育消费及体育旅游等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值得大书特书。
当然,放下望远镜,拿起放大镜,中国体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全民健身方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足、公共运动场所对外开放率的不高、体育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等,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群众体育的进一步开展。竞技体育上,一些项目还落后,特别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足球。巴西世界杯,除6名球童外,从球员到教练到裁判,我们的参与继续为0,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创下全世界最多的电视观众人次。尽管我们已是世界第二大体育国,但足球却又使我们无法藏拙。
水有落差才有动力,物体受外力方有加速度,看到中国体育的不足,改变中国体育大而不强的状况便有明确的方向。索契冬奥会习总书记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会见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但是,有些项目仍是短板。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在这样的体育大背景下让我们的思绪再回到仁川。应该说,中国军团继续蝉联亚洲霸主没有什么悬念,对中国体育代表团来说,如何在仁川表现出更高的竞技水平,展现出更高的体育道德水准,才是要务。“争金夺银是体育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仁川与洛杉矶几乎在同一纬度上,但历史已跃上新高,体育三十年,“换了人间”。仁川亚运大舞台上的中国健儿们,为三十年的辉煌再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章吧。




